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效果的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22  浏览次数:572次

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效果的观察作者:黄锦益 韦克 黄文东 韦龙华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罗比卡因用量均为20 ml。结果 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Ⅱ、Ⅲ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Ⅰ、Ⅱ组相当,均少于Ⅲ组(P<0.05),Ⅱ、Ⅲ组Bromage评分优于Ⅰ组(P<0.05)。三组耳鸣耳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排尿困难率高于Ⅱ、Ⅲ组。结论 0.37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最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罗比卡因;骶管麻醉;罗比卡因  罗比卡因由于具有镇痛作用强,时效长,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以及低浓度时产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特点,国内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以往研究表明,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同样取得良好效果,但多为复合用药,伍配浓度和剂量差异较大, 其结果也不甚一致。因此,本研究试对三种浓度下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罗比卡因在骶管麻醉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共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肛肠手术患者150例。全组年龄18~63岁,体重42~68 kg,其中混合痔86例,内痔26例,外痔20例,肛瘘10例,肛周脓肿8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用量均为20 ml。所有病例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明显心肺疾病、精神异常、酗酒、局麻药中毒、有相关过敏史者。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略)注:三组比较均P>0.052.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和阿托品0.5 mg。患者取左侧卧式位,在骶裂孔中央局部浸润麻醉,用5号注射器针头穿过皮肤、皮下组织,穿刺针与皮肤呈45°方向进针,进针深度3~4 cm,穿破骶尾韧带有类似黄韧带落空感。注入盐水无阻力,快速注气无皮下气肿,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上述药液4~5 ml作为试验量。5分钟后观察无脊麻症状,再将余量一次注入。术中有严重疼痛而影响手术者给予改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3.观测和评估   ①评估镇痛效果: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VAS 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评分法:<3分为优,3~5分为良,>5分为差。②神经阻滞评估:从注药到针刺肛门无痛觉,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为麻醉时间(min );注药完毕到切口出现疼痛时为麻醉维持时间(h);最大运动神经阻滞(采用Bromage评分法:无运动神经阻滞=0分,不能屈曲髋关节=1分,不能屈曲膝关节=2分,不能屈曲踝关节=3分,不能动脚趾关节=4分)。③监测术前术中R(呼吸)、HR(心率)、MAP(平均动脉血压)、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④不良反应:耳聋耳鸣、低血压、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情况。4.统计学分析   所测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 果     手术中各时点所测得的BP、R、HR、SpO2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起效时间, Ⅰ>Ⅱ>Ⅲ,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维持时间, 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Ⅲ>Ⅱ≈Ⅰ,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Bromage评分,Ⅰ>Ⅱ≈Ⅲ,Ⅰ组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不良反应:低血压、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排尿困难程度及发生率Ⅰ>Ⅱ>Ⅲ,Ⅰ组分别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表2  三组病人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略)注:与Ⅰ组比较, ※P<0.05,△P<0.01;与Ⅱ组比较,▲P<0.05表3  各组病人常见不良反应(略)注:与Ⅰ组比较, ※P<0.05讨 论     已有研究证实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比卡因安全性可靠,作用时间长,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低,而且对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有分离作用。但就其单药应用于骶管内麻醉效果如何,有关报道尚少,结合骶管麻醉的特点,本研究分别采用了0.25%、0.375%、0.5%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麻醉起效时间依次为0.5%浓度罗比卡因、0.375%浓度罗比卡因,0.25%浓度罗比卡因;0.5%浓度罗比卡因明显早于0.25%和0.375%浓度罗比卡因组。可见罗比卡因对感觉神经的阻滞强度和速度是通过较大的用药浓度来实现的。三组麻醉维持时间相似。VAS评分, 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但Ⅰ组与Ⅱ组大致相当。有报道[1]0.2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手术时镇痛不完善,当将浓度提高至0.5%时才取得满意镇痛效果,且安全有效。本研究亦发现,0.25%罗哌卡因行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时麻醉效果较差,镇痛作用极不稳定,不利于术中管理,但0.375%罗比卡因及以上浓度方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造成这一差异可能与麻醉选位、麻醉方法、注药质量有关。    何金哲等报道[2],0.25%罗比卡因混合1%利多卡因用于骶管麻醉效果满意且不足以对粗大的运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亦有不同意见认为[3],0.2%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无0.25%罗比卡因那样的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表明不论选用何种椎管内麻醉,药物浓度才是影响神经感觉和运动分离的关键。本研究亦发现,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0.25%罗比卡因虽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但镇痛效果亦不理想,而0.5%罗比卡因镇痛效果虽好,却有增加运动神经阻滞之危险,0.375%罗比卡因既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低血压、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均为罗比卡因应用的常见并发症。有文献报道罗比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时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发生率高[4、5]。而诱发排尿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局麻药对脊髓的局部抑制作用影响到神经反射弧有关[6]。但本研究低血压、耳聋耳鸣发生率低,无一例病人发生恶心呕吐,这可能与罗比卡因的药理特性,加之应用罗比卡因浓度较低有关。但排尿困难发生率高,三组发生例数分别为27例、16例、15例,且有随浓度增大而增高趋势,表明排尿困难与药物浓度有密切关系,另一原因可能是肛门填塞得过多过紧,尤与术后创口疼痛有明显关系,真正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单纯0.2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较差,若将浓度增加到0.5%又会使运动神经阻滞加重,提高排尿困难发生率,而0.375%罗比卡因可取得满意镇痛效果,又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且运动恢复也更快,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最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韩雪萍,马艳丽,刘旭平. 罗哌卡因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36(3):321-322. [2]何金哲,薜 杨,张志永,等.罗比卡因-利多卡因合剂在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9):563-564. [3]张义长,朱耀民,赵新京,等.不同浓度罗卡比因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2):103-104. [4]Jayr C,Beaussier M,Gustafsson U,et al.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of ropivaca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comporrative study witu i.v. PCA morphine[J]. Br J Anaesthesia,1998,81(8):887-892. [5]王孝文.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合剂用于骶管的对比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31):41-42. [6]佘志高,孙庆祥,李宋权,等.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并发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4,4(3):171-17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