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头架在插管全麻脊柱后入路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7-11 浏览次数:716次
作者:刘善红,朱金早,黄锦联, 麦惠珍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100【摘要】 目的:探讨插管全麻脊柱后入路手术病人,术中使用改良式头架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住院号尾数奇偶数随机分组,对改良组58例病人和传统组50例病人进行临床实践观察,效果对比。结果:手术时间4~6h, 改良组无1例发生皮肤受压等并发症。而传统组发生皮肤压红及皮肤凹陷轻微发紫共13例,发生率为26%。结论:使用改良式头架能避免手术病人的头面部支撑点皮肤受压;同时可减少搬动病人头部,变换受压部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另外,避免气管导管移位、脱落等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 插管全麻; 改良式头架; 俯卧位; 支撑点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forming Head Frame in Spine Approach Operation with Trachea Cannula General Anesthesia LIU Shan-hong, ZHU Jin-zao, HUANG Jin-lian, et al (Xinhui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Jiangmen 529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the effective of spine approach operation with reforming head frame in trachea cannula general anaesthesia. Method: Two groups were clinical practice observation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ing the reforming group with 58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Result: No case was complicated with skin compression in group and 13 patients(26%) were skin compression in control group with operation time for 4~6 hours. Conclusion: Reforming head frame can avoid oppression of cephal-prisopo skin supporting point in patient with prone posture, reduce nurse workload obviously and moving patients, avoid tracheal catheter displacement and refluxion and improve 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factor of safety. Key words: General anaesthesia trachea cannula; Reforming head frame; Decubiti supporting point prone position 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1];是预防术后并发症重要措施。全麻脊柱后入路俯卧位手术病人的头面部,容易因长时间手术操作作用力、病人的头部重力作用及头架垫托不合理而造成病人的头面部的支撑点受压皮肤的损伤,因此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108例插管全麻脊柱后入路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式头架,其原理主要是在头架上使用软包装液体以水囊支撑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棉垫支撑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使用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共108 例脊柱减压加内固定术手术病人,其中腰椎减压加内固定手术80例,颈椎内固定6例,胸椎内固定22例,躯干部分均以相同的软垫按手术要求固定好,根据头面部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
1.2 方 法
1.2.1 采用住院号尾数奇偶数随机分组,传统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21~82岁;改良组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14~74岁。
1.2.2 传统组方法:用多层棉垫包绕头架,以绷带加压包扎即平整后可使用。
1.2.3 改良组方法:同样使用传统头架,将棉垫改为1000ml的软包装液体2袋,分别放在头架上围成弧形,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固定,固定标准为:软包装液体袋不能移位且保持表面平整,不出现凹凸不平等现象为准。使用时只需套上一个柔软的薄膜塑料袋即可。
1.3 观察指标:观察前额、两侧颧骨、两侧眼眶周缘骨突处皮肤受压程度如:皮肤潮红、发紫、淤血、出现水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时间<3h等方面无差异。
2.2 手术时间4~6h。
2.2.1 传统组50例病人,3例病人出现气管导管移位,13例病人出现皮肤受压:其中皮肤潮红的有10例(前额8例,两侧眼眶周缘骨突处2例);皮肤凹陷轻微发紫3例(颧骨1例,前额2例),所有发生皮肤受压的患者及时用红霉素眼膏涂抹患处,然后在压红皮肤周围轻揉,因为红霉素眼膏有消炎止痛作用,而轻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压红皮肤快速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和密切观察,所有患者都能恢复。
2.2.2 改良组58例病人,无1例出现气管导管移位及皮肤受压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俯卧位手术的并发症较多,脊柱后入路手术采用的手术体位是俯卧位,选用的麻醉方法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体位的安置是护理的一个难点、要点[2],由于病人处于全麻状态,不能自我保护地变动受压部位,因此,术中需要多次观察病人受压的头面部及变动位置,以减少头面部皮肤受压的并发症发生,这给护理带来极大的工作量,而且操作过程中易造成气管导管移位、脱落的风险,亦影响手术进程。
3.2 因长时间(>4h)手术操作作用力、病人的头部重力作用及头架垫托不合理或中途需配合抢救、输血、输液等其他治疗使棉垫受压变形,而造成头面部皮肤受压,使皮肤受损甚至对视神经的损伤[3,4]。
3.3 改良法水囊头架,使用的是软包装液体,呈水囊状,富有弹性,表面柔软舒适且可根据头面部形状而自动朔型,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可避免头面部着力支撑点皮肤受压。
3.4 与传统法对比,以前每15~20min观察和按摩一次受压部位,现在60min甚至更长时间观察一次,都没有发生头面部皮肤受压的并发症,很大程度地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每次观察时间延长,搬动病人头部的次数减少,可避免气管导管移位、脱落等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麻醉 和手术的安全系数。
4 小结 传统法用多层棉垫包绕头架,每次用完,由于眼膏、汗液或唾液的污染和避免交叉感染都不再重复使用,因此较浪费。改良式头架使用安全、实用、且取材方便,无需要特殊材料和特别订造,价格低廉,使用后只需更换套在头架上的薄膜塑料袋,可重复使用,操作简便,节省开支,深受病人欢迎,值得临床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宁,陈慧丽.脊柱手术病人术中应用改进的弓形俯卧位支架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17.
[2] 周亚昭,华薇.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12(20):1126.
[3] 施建党,王自立,赵浩宁,等.俯卧位脊柱手术后失明4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2006,4(28):304-305.
[4] 王菲,段立静.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10(2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