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骶管阻滞用于小儿术中及术后镇痛

发表时间:2009-11-27  浏览次数:1395次

骶管阻滞用于小儿术中及术后镇痛作者:缪寿英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0.2%布比卡因加0.0002%芬太尼混合液行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手术中镇痛、肌松、手术结束清醒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择期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全凭静脉复合全麻,Ⅱ组取0.2%布卡比因加0.0002%芬太尼混合液,1ml/kg,行骶管阻滞,记录麻醉前、后和手术结束各时点的心率(HR)、呼吸(R)、血压(BP)、氧分压(SpO2)。结果 Ⅰ组氯胺酮用量明显高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初醒时和术后6h的疼痛评分,Ⅰ组疼痛评分亦明显高于Ⅱ组(P<0.01):而两组术后6h肌力评分和术后12h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布比卡因与极低浓度芬太尼混合液行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术中镇痛效果佳,肌松满意,辅助静脉麻醉药用量较静脉全麻组明显减少;术毕苏醒迅速,术后镇痛时间长,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并发症轻。    【关键词】  骶管阻滞;麻醉和镇痛;布比卡因;芬太尼;麻醉,全身  现代麻醉不仅要保证病人安全,顺利地渡过手术期,还要满足于手术后病人舒适、平稳的恢复,小儿术后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较成人幅度大,且时间短,并伴有严重的情绪反应,影响小儿的恢复,而围术期抑制应激反应可以显著改善患儿预后[1]。因此,对小儿的术后疼痛也应该和成人一样进行镇痛治疗。笔者对小儿手术行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全麻两种麻醉方式的术中及术后镇痛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资料  本组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5个月~11岁,体重7~26.5kg,ASAⅠ~Ⅱ级,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25min~3h。手术种类:腹股沟斜疝14例,会阴手术3例,下肢手术3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骶管阻滞组(Ⅱ组),各1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安定0.2mg/kg,阿托品0.02mg/kg,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4~6mg/kg,行基础麻醉。Ⅰ组在手术开始时静注氯胺酮1mg/kg,Ⅱ组予以6号针头行骶管穿刺,局麻药用0.2%布卡比因2mg/kg,芬太尼2μg/kg含1∶20万u肾上腺素。两组根据手术时间长短,辅助用咪唑安定、氯胺酮。  1.3  监测项目与评分标准  用欧美达监护仪进行麻醉前、麻醉后1min和15min、及手术结束后各时点指标[心率(HR)、血压(BP)、呼吸(R)]。手术结束后按计划观察并记录疼痛评分(按6分法,即无疼痛或轻微疼痛1~2分,中度疼痛3~4分,严重疼痛5~6分),行为评分(按3分法,即精神愉快、安静不动、精神紧张躁动)[2]。并且观察术后患儿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6h患儿独立站立的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正常。Ⅰ组3例术中因手术牵拉出现心动过缓,用阿托品治疗。Ⅰ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咪唑安定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麻醉前后HR波动幅度明显小于Ⅰ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情况(略)  2.2  两组术后清醒、镇痛和并发症情况  Ⅰ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初醒时和术后6h,Ⅰ组疼痛评分亦明显高于Ⅱ组(P均<0.01);而两组术后6h肌力评分和术后12h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见表2。术后随访两组患儿未出现明显麻醉并发症,两组患儿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比例相似(Ⅰ组3例,Ⅱ组2例),同时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尿潴留。  表2  两组术后情况(略)3  讨论    骶管阻滞是小儿麻醉常用方法,操作简单,骶管麻醉药容易向腰部硬膜外腔扩散,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适合于小儿会阴部、下肢、腹部、甚至上腹部手术[3]。因小儿循环系统代偿功能良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4]。两组对比临床观察,认为Ⅱ组镇痛效果佳,肌松满意,辅助静脉麻醉药较Ⅰ组明显减少,手术后患儿无疼痛或轻微疼痛,患儿表情安静,无哭闹烦躁表现。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最好从术中开始,因为在术后疼痛发生之前即开始降低中枢神经的敏感性,就能够消除或减轻急性疼痛引起的行为改变,术后镇痛效果必然加强[1]。Ⅱ组在局部麻醉药中加入低浓度的芬太尼注入骶管,起到良好的术中和术后的镇痛作用,其原理类似于吗啡通过硬膜外直接扩散到脊髓与吗啡受体相结合,阻断了疼痛向中枢传导的通路,同时还可能激发体内的内啡肽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5]。但同时芬太尼的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较吗啡轻[6]。静脉复合麻醉无肌松作用,如用量过大,推注过快,容易引起呼吸循环并发症。此外在骶管阻滞时要细心操作,严密观察,注药前应反复回吸,确保无脑脊液后,先注入试验量麻药,注药速度缓慢,防止全脊麻等并发症,注意术后可能发生尿潴留。【参考文献】 [1] 王大柱.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8):510-512. [2] 王世雷,胡兴国,戴体俊,等.小儿骶管注用咪唑安定镇痛[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2):125. [3] 金士翱,马自成.麻醉临床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 [4] 金泉英,徐莹.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5):313-314. [5] 李仲癀.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96-297. [6] 计根林,李萌萌,巩固,等.硬膜外腔持续泵注芬太尼与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4):35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