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复合全麻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09-08-17 浏览次数:662次
作者:王丽秋 郭亚忠 作者单位:158100 鸡西 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硬膜外复合全麻; 单纯全麻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全麻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全麻药用量及苏醒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选择了60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8~70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硬膜外复合全麻为观察组,单纯全麻为对照组。患者于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硬膜外穿刺点穿刺,穿刺成功后在取得可靠的麻醉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两组均用芬太尼2 μg/kg、咪唑安定0.1 mg/kg、异丙酚1.5~2 mg/kg、罗库溴铵0.6~0.8 mg/kg;施行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持续泵入异丙酚,间断推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组间断硬膜外追加药物。
2 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术中均无知晓,镇痛、肌肉松弛良好,麻醉深度满意。两组患者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稳定,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在插管、切皮、拔管等过程中,MAP波动较大,与麻醉前及观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手术各阶段的MAP变化(mmHg)内清醒,平均清醒时间(27±15)min,清醒质量差,躁动发生率高。两组平均清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例患者术中用异氟醚10 ml、异丙酚200 mg、维库溴铵2~8 mg;对照组每例患者术中用异氟醚20~40 ml、异丙酚400~600 mg、维库溴铵4~20 mg。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手术麻醉的风险增大,单纯全麻患者在插管、切皮、手术探查、拔管时,可引起肾上腺的应激反应,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可能诱发一些隐性和原有的疾病,出现意外。我们采取的硬膜外复合全麻在硬膜外麻醉测到可靠的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手术时循环系统也较对照组稳定。我们采取的硬膜外复合全麻明显减少了硬膜外及全麻用药量,对呼吸、循环抑制轻,患者清醒快,手术结束同时即可拔除气管导管,与手术同步。停全麻药后硬膜外仍在发挥作用,患者清醒时刀口不疼,减少躁动发生率,便于术后管理。单纯全麻组手术结束后10~20 min拔除气管导管,易复睡,清醒程度差,躁动发生率高,增大术后护理难度。观察组由于硬膜外阻滞的存在,患者在术毕可提供充分、持续镇痛,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和心理健康,术后并发症少[1]。观察组患者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可给患者节约部分费用。因此,硬膜外复合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平衡麻醉方法,符合基层医院的特点。
【参考文献】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