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手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693次

作者:徐亚辉,张兰萍

    【摘要】  患者手术结束后,由于手术的创伤以及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在其完全清醒前极易发生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在这一时期注重患者的气道、管道、循环、伤口、保暖,避免意外损伤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等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判断和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围手术期;麻醉;护理        手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前的护理作为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1],对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的尽快康复极为关键。笔者在手术室的临床护理中,注重这一时期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体会如下。

  1  护理方法

  1.1  保持气道通畅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时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有分泌物时采用粗导管、低负压快速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15s。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选择相应的给氧方式,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发现患者烦躁不安、紫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遇到舌后坠应将下颌部向前向上托起,或用舌钳将舌头拉出。保证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并密切注意保持患者的体位。

  1.2  维持恒定的血容量 

  应详细了解术中病情及失血情况,严格记录出入量,继续补血、补液,维持恒定的血容量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于高血压应查明患者有否高血压病史,必要时给予药物降压。对于老年人和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注意补液的速度不可过快,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1.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应全面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节律、缺氧状况、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尿量和各项化验指标。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发现问题,结合其临床征象做出正确判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免贻误病情。

  1.4  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麻醉清醒前患者常有躁动不安,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严防引流管脱出或敷料脱落等情况发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来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小、浅反射消失、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表示麻醉程度尚深,短时间内不会苏醒,反之,瞳孔较大或正常,腱反射存在,眼球转动灵活,脉搏略速,呼吸浅速且不规则,表示患者即将苏醒,应警惕患者躁动,特别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2]。患者躁动时若将被子踢开,要随时盖好,注意保暖。冬季给热水袋时,应防止烫伤。全麻患者热水袋温度一般不超过50℃,并且用热水袋套或毛巾包好,热水袋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出汗时及时擦干,并更换内衣、床单避免患者因湿冷受凉感冒。

  1.5  注意伤口观察 

  手术后注意伤口有无渗出、渗液、敷料脱落以及伤口有无感染等情况。保持管道通畅,发现管腔阻塞、皮管扭曲、受压、导尿管脱出等情况及时处理。对于肢体手术后应给予护架保护,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2  体会

    手术结束后,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如不注意防范、观察和护理,患者极易发生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并发症[3]。因此,手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前的护理作为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要求临床护士在这段时期内对患者精心观察、综合判断和及时处理显得尤为关键,从而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手术后根据病情和手术性质的需要,给予全方位必要的护理,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尚未清醒的患者随时有发生窒息、意外损伤、出血和休克的可能,应严密守护至清醒,以患者能准确回答问题为准。同时,病情观察的细致及采取护理措施的得当与否,与护士对疾病的性质、发病机制及并发症掌握程度有关,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相关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地观察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相应对临床护士的要求更高、更广和更及时。

 【参考文献】

  1  Reno D.Standards,Recommended Practices & Gurdelines.Denver:AORN Inc,1999,15-17.

  2  张兰霞,吴新民.手术病人麻醉后恢复的特点.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1-623.

  3  Mecca Rs.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3,14(1):50-53.

  作者单位 : 226412 江苏如东,如东县兵房中心卫生院手术室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