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827次
作者 单位
申富生 056400 河北省涉县医院麻醉科
局麻药的浓度、容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周围神经阻滞的效果[1]。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甲磺酸罗哌卡的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行上肢手术并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60例,年龄 18~55岁;体重50~90 kg;ASAⅠ~Ⅱ级。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局麻药过敏史及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分别为A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40 ml;B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C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3组性别比、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20注:a:肩部;b:肘部;c:前臂;d:腕部和手部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护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建立静脉液路,给予阿托品0.5 mg,力月西0.05 mg/kg。麻醉方法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确定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间隙,常规消毒后,用7G垂直刺向皮肤,直至有突破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开始注药,边注边回抽,注药速度恒定1 min内注完。完毕后压迫穿刺点5 min,使药液向下扩散。
1.3 观察指标 (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注药后每分钟采用针刺桡神经(虎口)、尺神经(小鱼际)、正中神经(大鱼际)支配区的痛觉情况:患者诉痛觉减轻为感觉阻滞起效,记录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为感觉阻滞完善时间。(2)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注药后每分钟测定肘关节的运动阻滞程度,Ⅰ级完全运动阻滞前臂不能自主活动;Ⅱ级运动部分阻滞,前臂能水平运动但不能屈伸;Ⅲ级运动无阻滞。记录运动阻滞为Ⅰ级时间。(3)镇痛持续时间:患者诉切口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4)并发症:记录气胸、膈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BP、HR、ECG、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1例阻滞不全,实施2次阻滞完成手术。3组的感觉阻滞起效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三大神经起效时间为:桡神经最快,其次为正中神经,尺神经最慢。3组镇痛持续时间约为11 h。霍纳综合征各组分别为4例、1例、3例,喉返神经阻滞分别为4例、0例、2例。术后48 h随访,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表2 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3 讨论
局麻药的浓度、容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周围神经阻滞的效果[1]。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而且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也弱于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后,仅改变其理化性质,而未改变其药理作用的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研究证实,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75%的盐酸罗哌卡因是等摩尔浓度,二者在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均相似[2]。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间隙颈前筋膜后是臂丛神经根部,神经集中于此处,注入一定量局麻药后上下扩散,可阻滞臂丛神经全部,阻滞完全且并发症少,是臂丛神经入路首选[3]。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3组的感觉阻滞起效起效时间均小于3 min,镇痛持续时间达11 h,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容量时,随着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B组和C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呈缩短趋势,而镇痛持续时间呈延长趋势,C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强,说明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运动阻滞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局麻药的容量与阻滞范围的关系密切,容量小,阻滞范围小;反之,容量大,阻滞范围也大[4]。因而颈交感神经节及喉返神经被阻滞的几率也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时,随着容量增加A组和B组感觉阻滞起效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却大于B组,阻滞范围较广。这与有关报道一致[5]。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浓度和容量的选择要在良好的阻滞效果和并发症间权衡。本研究表明,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浓度和容量。
【参考文献】
1 Nakamura T,PopitzBergez F,Birknes J,et al.The critical role of concentration for lidocaine block of peripheral nerve in vivo:studies of function and drug uptake in the rat.Anesthesiology,2003,99:11891197.
2 朱宇麟,赵鸽,王伟,等.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23:36203623.
3 范志毅主编.局部麻醉图谱.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927.
4 Serradell A,Herrero R,Villanueva JA,et al.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volumes of mepivacaine in axillary plexus block using multiple nerve stimulation.Br J Anaesth,2003,91:519524.
5 马冬梅,范玉珍,曹兴华,等.不同浓度与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应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