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8-26 浏览次数:1139次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其影响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较多。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13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92例,女45例,年龄60~78岁。所有患者均已经接受4周以上的药物治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有精神病史患者,未见其他严重心血管类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足患者。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1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5例,其中男6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2± 1.7)岁。受教育程度:中小学12例,初中43例,高中25例,大学及以上5例。对照组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9±2.4)岁。受教育程度:中小学7例,初中23例,高中19例,大学及以上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基础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传统护理干预,具体从高血压知识宣教、合理膳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用药指导及适量运动指导共五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由专业人员一对一制订护理方案,并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病情对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方案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血压知识的教育可通过讲座、发放小册子等方式进行,保证每个患者对高血压病因、用药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等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如控制钠盐、动物油和内脏等食物的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和合理分配三餐。并随时关注体质量指数,戒烟戒酒及适量运动,尤其是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
1.3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悲观心理,这些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都有较大影响。临床护理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告知患者高血压的可治愈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另一方面,鼓励老年患者多参加喜欢的娱乐活动,将注意力从病情转移到其他焦点上,也可较好地减轻不良情绪的产生。最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采用必要的心理放松,耐心听取患者倾诉,也可鼓励患者向朋友和加入倾述内心想法。保证患者自我心理平衡,同时也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愉快心情[1]。
1.4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从4个维度、20个评价因子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各个评价因子的得分累加平均值即为总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越佳。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的比例,遵医行为主要从饮食控制、规律服药、适量运动、自我血压监测及戒烟限酒五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价患者遵医行为的优劣。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价情况比较:观察组GQOLI评分为(77.05±1.83)分,对照组GQOLI评分为(62.91±2.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遵医行为比例对比:观察组饮食控制、规律服药及自我血压监测等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病情受患者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已被医学界共同认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中枢神经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2]。笔者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干预患者心理活动、避免产生不良情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这一试验结果说明心理护理能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刘爱芬,阮平.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3):578
.[2]王喻.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14.
[收稿日期:2014-03-19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