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老年医学》

探讨正压通气在抢救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4-08-25  浏览次数:1305次

近些年来心力衰竭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1],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本研究主要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对疗效进行探讨,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例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1例。其中观察组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52~76岁,51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气促、肺部干湿音、极度烦躁等。对照组51例,其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2~77岁,51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肺部干湿音、气促、极度烦躁等。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次比较不产生干扰,因此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102例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基础治疗,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其作用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为其抢救治疗做基础,同时也能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在稳定状态。观察组给予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 ①静脉注射吗啡3~5mg;②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快速利尿;③根据血压情况泵点硝酸酯类药物,如以8mg/h速度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其心肌缺血[2]。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监控,详细记录各指标相关数据,其主要包括:身体症状、体征、心功能等指标,同时还需观察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将此次试验结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心功能明显提高,身体指标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提高),心功能有一定程度地改善,各项身体指标部分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心功能无改善或有所下降,各项身体指标无改善,生活质量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通过试验过程的详细观察和记录,对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统计学处理后,结果表明,观察组51例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1例、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51例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8例、8例、15例,有效率为70.59%。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疾病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均有较大影响,另外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该病死亡率较高,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期,且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生活幸福指数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对此疾病足够重视。临床上治疗此病的方案中,对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使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3]。总之,正压通气治疗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疾病方面效果较更为显著,对病情的改善程度较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4参考文献

[1]王青春,李勇,陈瑞.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23(4):160.

[2]韦丙奇,张健.急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的循证医学[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4):45.

[3]李从圣,程立顺.急性心力衰竭的现状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4):679.

[收稿日期:2014-02-11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