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经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5-04-07  浏览次数:1366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临床研究资料为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经介入治疗之后的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49~71岁,平均(61.39±6.81)岁,入组的58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并且均经介入治疗后,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根据患者选用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该组的29例患者采用的是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阿司匹林由拜耳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978),300 mg/d;β-受体阻滞剂由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00098),1片/次,1次/d。对照组:该组的29例患者采用的是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参照观察组。

1.3观察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之后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对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所选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13.0,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再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对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比较:在本组研究中,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IL-6为(3.43±1.05)pg/ml,对照组的IL-6为(5.18±1.37)pg/ ml(t=17.645,P=0.039)。

3讨论

目前,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心肌的再灌注治疗,当及时并且有效地介入治疗后,可以帮助患者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恢复,但是,由于心肌梗死会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因此,对于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在高血压治疗当中常常被使用到的药物,其可以显著地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效地减慢患者的心率,并且可以通过降低机体的心脏收缩力而达到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3],赖美声等[4]在研究中发现,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早期使用大剂量的美托洛尔之后,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胸痛以及心律失常的情况。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后,患者的再梗死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说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显著地改善经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心肌梗死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牵涉到一系列的炎性反应以及免疫反应,在此过程当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会呈现异常增高的表现,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后,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显著改善经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4参考文献

[1]李丽琪,刘晓红,张锦,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伴不同程度存活心肌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0):81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

[3]王彤.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2):13.

[4]赖美声,莫小燕.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15.

[收稿日期:2013-11-25编校:陈伟/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