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老年认知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4-02-11 浏览次数:896次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是指患者在外界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以血糖水平的异常、血压水平的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集于一身的病理生理状态。血管性认知障碍在临床属于常见的脑血管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在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造成患者发生认知能力的异常,甚至是痴呆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认识的深入,逐渐发现代谢异常等因素可能在其发病中扮演关键因素[1],因此我们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76例,用以分析代谢综合征与老年认知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临床研究资料为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代谢综合征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为(64.92±3.74)岁(47~76岁),入组的76例患者均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7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认知能力量表评测结果和半年及1年内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能力量表[3](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我们选取命名、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和抽象进行评分。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4]中的认知障碍标准。
1.3统计学分析: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3.0,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认知能力量表评测结果对比: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的认知能力量表评测结果(命名、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和抽象)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半年及1年内认知障碍发生率的结果对比: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在半年内发生认知障碍的人数有11,发生率为14.47%,1年内发生认知障碍的人数有21,发生率为27.63%;对照组中在半年内发生认知障碍的人数有3,发生率为3.95%,1年内发生认知障碍的人数有9,发生率为11.84%,观察组在半年内和1年内发生认知障碍的人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相关症状,在患者方面则体现为糖代谢水平异常、体重异常增加、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压异常,近些年来,随着对代谢综合征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代谢综合征与心理异常有着密切相关性,沐楠等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生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5]。因此我们设想代谢综合征是否与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造成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顾萍等在研究中发现阿托伐他汀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其调节血脂代谢的功能改善认知能力[6]。李源等在研究中发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当中存在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以及存在相关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时[7],其合并认知能力障碍的概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而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同时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半年以及1年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人群,这说明代谢综合征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血压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可以加重患者脑部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部缺血有关。
综上所述,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重老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
4 参考文献
[1] 胡新国,李 娜,程 玲,等.糖尿病性认知能力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3):335.
[2] 于 凯,王拥军,颜应琳,等.代谢综合征与前循环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2):130.
[3] 李海员,王延平,黄绍宽,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能力障碍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4):376.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2):142.
[5] 沐 楠,徐世超,常 青,等.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294.
[6] 顾 萍,杜 宏,邵加庆,等.阿托伐他汀对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能力障碍患者认知能力及血脂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