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分析心脏B超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检查价值

发表时间:2014-10-23  浏览次数:1074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其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以往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来诊断心肌缺血,但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时并不明显,心电图检查灵敏度不高,存在假阳性的情况[1]。心脏B超是一种无创、无痛且易操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其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检查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53.7±10.5)岁;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及稳定性心绞痛分别为18例、23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参照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者。排除标准:①年龄"65岁者;②既往有心肌梗死发作者;③心脏存在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1.3 检查方法:对80例患者均行心脏B超检查:在检查前嘱患者休息3~5min;然后予患者左侧卧位;检查常用的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心脏切面及系列短轴切面,左心室长周切面、心尖四腔、左心室两腔。将左心室壁节段按供血关系划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iE33型,美国菲利浦公司产)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在2.0~3.5MHz范围;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分析法对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胸骨旁二尖瓣口、心脏切面、心尖四腔、左心室长周切面等进行检查;重点观察上述切面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表现如运动减弱、消失矛盾及室壁瘤等;对于怀疑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者,采取以下处理:①冻结其B超图像;②观察局部室壁运动情况并对运动异常区的部位及范围进行计算; ③应用辛普森法对左心室容量进行检测;④计算射血分数; ⑤计算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参数;最后在临床介入、溶栓治疗开始前对存活心肌进行检测并记录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

1.4 评价指标及标准:心脏B超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灵敏度(%):以心脏B超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评价金标准。

2 结果

80例冠心病患者中,心脏B超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69例,灵敏度为86.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病史、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T等,各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有研究指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并且较临床症状(如胸痛)、心电图表现(如ST段变化)更具特异性、敏感性。原因是当心肌出现缺血时,心脏局 · 6 0 4 5 · 吉林医学2014年8月第35卷第24期部或整体的收缩功能会出现不协调,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则是局限性收缩功能不协调的直接后果[1]。心脏B超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对慢性冠心病患者心脏B超检查时,有利于诊断疾病,可判断出病情的危险程度。常规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改变的严重程度一般采用心脏B超与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舒张功能与左心室收缩,发现二尖瓣反流,左心室室壁瘤与假性室壁瘤等,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心脏B超也有其目前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他的穿透力弱,使得肺等含气性器官很难达到深部,难以探测,甚至成人颅脑的诊断方面也逊色于X线、CT等检测方法,由于其在反射法中发生多次重复反射以及环境干扰出现假反射现象,心脏B超也有高灵敏度。因此,在研究使用的过程中要发挥心脏B超的优点,将其缺点加以改进,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冠心病患者中心脏B超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69例,诊断灵敏度为86.2%,表明心脏B超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魏苇等认为,心脏B超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其可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较好的评估,并可对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进行测定[2]。笔者认为当患者无临床病史,心电图检查也无特异性表现时,采用心脏B超检查可早期识别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有助于临床上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心脏B超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检查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杨爱丽.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77.

[2] 魏 苇.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70.

[收稿日期:2014-03-29 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