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儿童阅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欧丽蓉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浙江 温州
【摘要】 目的 研究近视儿童阅读距离、阅读时间等特点,并与正视儿童进行比较,分析阅读行为在儿童近视中的作用,探究阅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与近视成因和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在校学生视力普查时,随机选取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正视及近视儿童各20名,进行阅读距离测量和阅读行为的相关问卷调查,内容有:?譹?訛眼屈光参数测量和生长发育参数测量。?譺?訛模拟课文阅读环境,采用拍摄系统对两组儿童逐一进行跟踪动态阅读距离测量。?譻?訛设计问卷和对话测试表,收集儿童读书习惯和姿势、看电视时间、用电脑时间和家长屈光状态。结果 近视儿童的平均阅读距离为(18.48±4.6)cm,明显低于正视组(22.65±5.4)cm(P=0.012),尤其是五年级近视组阅读距离显著近于正视组(P=0.004);五年级儿童的近视屈光度数(OD=-2.536 D,OS=-2.723 D)高于三年级儿童(OD=-1.673 D,OS=-1.762 D)。正视儿童看电视和用电脑时间比近视儿童少,其中使用电脑时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4.00,P<0.05)。结论 小学生的阅读距离普遍近。阅读行为与近视发生、发展有关,阅读距离过近和阅读时间过长可能是诱导儿童近视的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阅读距离 阅读行为
近几十年来,近视发生率在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1-8]。2004年新加坡的一项调查发现,946例15~19岁学生中有73.9%患有近视[9]。Lin等[10]分析台湾省内20年间5次学生近视普查资料发现,各个年龄组学生的近视发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2岁儿童的近视检出率自1983年的36.7%升至2000年的61%。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中学生近视发生率为16.2%,到1990增至34.4%[1]。而根据我国卫生部、教育部2004年的联合调查显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上升为28%(小学生)、60%(初中生)和85%(高中生),并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对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
对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前者主要指环境对眼生理特征的影响以及人眼对环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后者则主要涉及与眼有关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长期近距离工作是目前普遍接受的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之一。从长远来看,遗传也受环境影响。以往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和学习压力与近视呈正相关性,尤为明显的是小学阶段的近距离作业以及课外补习时间的显著增加[10-13]。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已经提前,体现在学校课程负担日益加重上,近阅读负荷成为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递增的重要原因。长期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阅读距离近和阅读持续时间长等,均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本课题通过测量近视儿童的学习阅读距离,了解他们的相关用眼时间等信息,研究阅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与近视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间,对温州市区一所小学进行视力普查,随机抽取40名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正视和近视儿童(每个年级各20例,其中正视和近视各10例),年龄8~12岁,平均年龄为(10.2±0.7)岁,男女比例等同。
1.2 实验方法
1.2.1 屈光检查 在未散瞳条件下进行主觉验光,正视儿童的双眼屈光力在+0.75~-0.75 D,柱镜为 ≤0.50 D,裸眼视力为20/20;近视儿童的双眼屈光力在-0.75~-4.75 D,平均为(-2.17±0.95)D,单眼最佳矫正视力20/20(见表1)。
1.2.2 生长发育参数测量 测量每位儿童的身高和前臂长度(Harmon distance[12],手腕到手肘的距离),即在考虑儿童生长因子的前提下分析儿童的相对阅读距离(公式1)。
相对阅读距离=平均阅读距离/前臂长(1)
1.2.3 阅读距离测量 A)模拟教室学习环境:日光灯照明,研究用桌椅设置和儿童在教室学习的情况相同,指导受试儿童阅读相当其同年级语文课本水平的读物(白纸黑字,宋体9号字体),持续阅读 3 min,并要求受试儿童将文中指定的字(的、地、得)圈出。B)阅读距离测量:利用连续拍摄系统,从第30秒开始,每6秒钟用数码相机拍摄一张儿童阅读的侧面照片,连续动态拍摄20张,通过Image J软件采集受试儿童的阅读距离。取20次阅读距离测量值的均值进行分析。拍摄过程中,相机固定在儿童矢状面中点的垂直线上,距离被测者2 m的位置,并始终保持相机镜头平面与被测者矢状面平行。
1.2.4 其他阅读行为资料收集 由专人向每位受试儿童及其父母当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规范用语,向儿童和家长详细解释每一道问题的意思,并由儿童本人做答,力求调查结果真实准确反映儿童的情况。具体内容包括:读写姿势、看电视(电脑)的日用眼时间、每日学习时间、持续看书(作业)时间以及父母屈光状态等。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个年级正视及近视儿童阅读距离的差异;运用SPSS13.0卡方检验分析正视组和近视组间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差异。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1.1 生长发育指数 三年级儿童平均身高和平均前臂长(手腕至手肘距离)分别为134.4 cm和20.2 cm;五年级儿童平均身高及平均手肘距离分别是146.3 cm和22.8 cm。各年级正视组和近视组的身高、前臂长度等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同一年级正视组和近视组之间的身高、前臂长度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即相同年级的正视、近视组生长发育指数没有差异。
2.1.2 近视屈光状态 三和五年级儿童左、右眼的平均等效球镜如表1所示,五年级的近视儿童双眼的屈光度数高于三年级近视儿童[t检验,P=0.07(右眼);P=0.04(左眼)]。
2.2 阅读距离 40名学生的平均阅读距离为20.6 cm。其中,五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距离为21.8 cm,三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距离为19.3 cm,两个年级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13)。
2.2.1 绝对阅读距离
2.2.1.1 近视组与正视组距离比较 近视组阅读距离(18.48±4.6)cm,明显比正视组近[(22.65±5.4)cm(独立样本t检验,P=0.012)]。如表2示,三年级正视组的绝对阅读距离明显比五年级正视组近(P=0.029),而两个年级近视组之间的绝对阅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984)。
2.2.1.2 相同年级正视和近视距离比较(如表2)
五年级近视儿童的绝对阅读距离显著低于正视组(独立样本t检验P=0.004,P<0.01);三年级近视儿童的绝对阅读距离低于正视儿童,但差异无显著性(独立样本t检验,P=0.48,P>0.05)。
2.2.2 相对阅读距离(如表2)
2.2.2.1 近视组和正视组比较 在考虑了前臂长度因素后,近视组的相对阅读距离[(0.87±0.23)cm]显著低于正视组[(1.06±0.28)cm,P=0.021]。五年级与三年级儿童相比,近视组和正视组的相对阅读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
2.2.2.2 相同年级正视组和近视组比较 五年级近视组相对阅读距离[(0.81±0.22)cm]显著小于正视组[(1.15±0.30)cm,P=0.01];三年级正视组和近视组的相对阅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64)。
2.2.3 近距离工作时间 40名儿童每天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正视儿童每天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均少于近视儿童。五年级儿童平均每天[(1.23±0.88)h]比三年级儿童[(0.95±0.71)h]多看16.8 min电视时间,但是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F=1.54,P>0.05)。而五年级儿童用电脑时间[(0.65±0.82)h]要比三年级儿童[(0.25±0.38)h]长24 min,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F=4.66,P<0.05)。
五年级近视儿童看电视和用电脑时间为(1.65±0.91)和(1.1±0.88)h,都要长于三年级近视儿童长[(1.1±0.66)h和(0.45±0.44)h],其中用电脑时间差异有显著性(F=4.00,P<0.05)(见图1)。
2.2.4 其他相关因素 此次调查问卷中发现,40名被调查者中40%(16名)每天晚上学习时使用台灯。72.5%的学生(29名)不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缘一拳,指尖离笔尖一寸),其中正视儿童占44.8%(13名),近视儿童占55.2%(16名)。此外,近视儿童中父母亲均近视者占55%(11名),而正视儿童中父母双亲均近视者仅占25%(5名)。
3 讨论
早在1985年,Brian Curtin曾指出近视和近距离工作间存在联系。为了用动物实验解释近距离工作对近视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Miles等[7]将小鸡在单色光低顶棚的环境中喂养,以遮挡其上方视野,使上方视野处于被动近距离工作状态,结果发现在小鸡的上方视野选择性地出现近视,并伴有局部的眼轴加长。有关研究认为,近视眼在近距离工作时表现为调节滞后。当近视儿童在某一距离阅读时产生的调节反应并未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形成视网膜远视性离焦,为了代偿长期的视网膜远视性离焦而导致了眼轴增长,从而可能导致儿童近视进一步加深。杨晓等[14]研究了不同阅读距离下儿童近视调节状态后发现,儿童近视者的调节反应均滞后,且阅读距离越近,调节滞后越明显,越容易引起儿童近视的眼轴增长。也有人推测近视的发展与学习行为和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有关[15]。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可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收缩引起调节痉挛,使巩膜逐渐延伸、眼轴加长,产生近视和使近视度数增加。Quek等[9]的研究指出每周读写超过20.5 h与近视的发生呈正相关[odds ratio 1.12(95% CI 1.04~1.20,P=0.003)]。以往的大多数研究都仅仅是从流行病学角度来判断近距离工作对近视有影响,而专家指出,我们的重点不是在分析近视是否为近距离工作所影响,而是在于通过剖析近距离工作对近视的影响机制从而控制和防治近视的发生。本研究特别从模拟学生学习过程中习惯阅读距离的角度出发,来比较近视、正视儿童阅读行为的差异,研究近视儿童的阅读行为特征,探讨近距离工作在近视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为防治近视提供线索。
本研究结果中提示近视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3.1 阅读距离 Clotilde等[16]通过对50名7~15岁近视和非近视儿童近距离工作距离的比较研究发现,近距离工作和屈光状态有明显相关性,近视儿童的工作距离显著低于非近视眼儿童(P<0.01)。Hepsen等[17]对114名正视学龄儿童进行3年的跟踪对照研究发现:近距离阅读组的正视儿童近视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并指出阅读和近距离工作是正视儿童转变成近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实验完全仿造儿童在校学习的情景,对被调查儿童的阅读距离进行真实测量,并排除生长发育指数的影响,对相对阅读距离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被调查儿童的阅读距离均低于一般学者认为的恰当阅读距离(33 cm),而且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比正视儿童更小(P<0.05)。五年级儿童正视组绝对阅读距离为(25.24±4.96)cm,近视组则为(18.46±4.37)cm,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相对阅读距离的比较,近视组也显著小于正视组(P=0.021),而且主要体现在五年级近视学生。本研究中,五年级儿童近视屈光度数高于三年级儿童,而以往研究也发现,五年级学生近视的发生率高于三年级学生,这一结果亦支持阅读距离和近视有相关。
3.2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本次调查中发现近视儿童平均每天每次看电视的时间比正视儿童长,近视组用电脑时间明显高于正视组。如表3所示,五年级近视儿童用电脑时间明显多于三年级近视儿童(F=4.00,P<0.05),提示近距离用眼时间长可能是五年级儿童近视屈光度数比三年级高的影响因素之一。2002年Saw等[18]比较了新加坡和厦门两地的儿童,发现新加坡儿童的近视检出率是厦门儿童的两倍(36.7% vs 18.5%),而且新加坡儿童每周看书和使用电脑以及玩游戏的时间都显著长于厦门儿童(P<0.001)。以上这些研究结果都提示,环境是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小学阶段的视觉环境差,长时间过近距离作业及电脑、电视用眼的显著增加均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学生的阅读距离普遍较近,平均仅20.6 cm。虽然两个年级正视组儿童的阅读距离比近视组长,但其均值也低于33 cm。学生对于正确读写姿势的不重视,包括家长在内对于书写灯光环境设置的不重视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此外,本调查也进一步发现,近视儿童其父母均为近视的比例较高(占55%)。Gwiazda等[19]曾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父母均为近视的近视儿童,其调节力弱,可能存在遗传因素。短期内,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基因等遗传因素,但是面对居高不下的近视发生率的严重性,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身都应当正确认识近视,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尽可能减少诱发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 Zhao J, Pan X, Sui R, et al. Refractive error study in children:results from Shunyi district,China[J]. Am J Ophthalmology,2000,129(4):427-435.
[2] 吕帆,陈洁,姜君. 儿童近视的调查和比较研究[J]. 眼视光学杂志,1999,1(2):69-71.
[3] Lin LL, Shih YF, Tsai CB, et al. Epidemiologic study of ocular refraction among schoolchildren in Taiwan in 1995[J]. Opt Vis Sci,1999,76(5):275-281.
[4] Pacela R, McLellan J, Grice K, et al.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in the etiogy of juvenile-onset myopia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fractive error[J]. Opt Vis Sci,1999,76(6):381-386.
[5] 汪润芳. 近视眼[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5-26.
[6] Tay MT, Au Eong KG, Ng CY, et al. Myopia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421,116 Young Singaporean Males[J]. Ann Acad Med Singapore,1992,21(6):785-791.
[7] Miles FA, Wallman J. Local ocular compensation for imposed local refractive error[J]. Vision Res,1990,30(3):339-349.
[8] Saw SM, Cheng A, Fong A, et al. School grades and myopia[J]. Ophthal Physiol Opt,2007,27(2):126-129.
[9] Quek TP, Chuan CG, Chong CS, et al. Prevalence of refractive errors in teenag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ingapore[J]. Ophthal Physiol Opt,2004,24(1):47-55.
[10] Lin LK, Shih YF, Tsai CB, et al. Epidemiologic study of ocular refraction among schoolchildren in Taiwan in 1995[J]. Optom Vis Sci,1999,76(4):275-281.
[11] Saw SM, Wu HM, Seet B, et al. Academic achievement, close up work parameters, and myopia in Singapore military conscripts[J]. Ophthalmol,2001,85(7):855-860.
[12] Winter JE, Frantz KA, Kern RM. Accommodative and vergence difficulties interfering with image clarity through a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J]. Optom Vis Sci,2004,81(4):260-267.
[13] Saw SM. A synopsis of the prevalence rate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myopia[J]. Clin Exp Optom,2003,86(5):289-294.
[14] 杨晓,龚向明,蓝中卫,等. 不同阅读距离对儿童近视调节反应的影响[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124(2):138-141.
[15] Mutti DO, Mitchell GL, Moeschbeger ML, et al. Parental myopia, near work, school achievement, and children’s refractive error[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43(12):3633-3640.
[16] Clotilde HARO, Isabelle POULAI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working distance in myopic and non myopic children[J]. Opt Vis Sci,2000,77(Suppl):189.
[17] Hepsen IF, Everelioqlu C, Bayramalar H. The effect of reading and near-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in emmetropic boys:a prospective,controlled,three-year follow-up study[J]. Vision Res,2001,41(19):2511-2520.
[18] Saw SM, Zhang MZ, Hong RZ, et al. Near-work activity, night-lights, and myopia in the Singapore-China study[J]. Arch Ophthalmol,2002,120(5):620-627.
[19] Kurtz D, Hyman L, Gwiazda JE, et al. Role of parental myopia in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reatment in COMET children[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7,48(2):56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