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球形晶状体、继发性青光眼、高度近视1例
发表时间:2011-07-18 浏览次数:523次
作者:王野平 作者单位:(710016)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医院眼科
【关键词】 先天性球形晶状体
1病例报告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双眼视力不好3a,于20070723来我科门诊要求验光配镜,3a前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不好,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验光配镜后视力有所提高,现检查发现眼压高,矫正视力提不高,遂以“双眼发育性青光眼?双高度近视”收住院进一步诊治。患儿入院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远视力:右0.01矫正(20.00DS)0.4、左0.01矫正(23.00DS)0.25,近视力:右1.0/眼前、左1.0/眼前。眼压:右38mmHg、左42mmHg,双眼角膜透明,房水(),前房浅,虹膜膨隆,瞳孔、圆、对称、3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液化,眼底模糊窥不清。双眼房角窄Ⅱ~Ⅲ、小梁色素多。双眼视野未见异常。测眼压日曲线提示:眼压上午高(晨起最高可达48mmHg)下午低,夜间眼压正常。角膜曲率:右眼K142.00D、K242.00D,左眼K141.75D、K242.00D。眼B超提示:右眼眼轴23.8mm左眼眼轴24.0mm;双眼晶状体似球形,右眼晶状体厚度5mm、直径6mm,左眼晶状体厚度4.6mm、直径6mm。散瞳孔后检查:眼压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呈球形,晶状体悬韧带完全暴露可见(图1A-D)。诊断:双眼先天性球形晶状体、继发性青光眼、高度近视。考虑行双眼晶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20.00D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左眼手术顺利,右眼术中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遂行前部玻切+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1wk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眼压监测正常,前房不浅,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病情稳定出院。
2讨论
晶状体的形态学改变,在人一生中其重量和体积都处于不断增长,在前20a尤其明显,这种改变是通过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成纤维并向核挤压的结果。从出生时的65mg晶状体的重量可增加到1岁时的125mg和90岁时的260mg,出生时晶状体直径5mm、中央厚度3.5~4mm、增加到成人时(20岁)的直径9~10mm、中央厚度4~5mm。球形晶状体属先天性形态异常,多为双侧,晶状体呈球形,直径和体积较小,前后径较长,充分散瞳后晶状体赤道部和悬韧带可完全暴露[1]。球形晶状体由于悬韧带松弛使晶状体变凸、前移,容易导致瞳孔阻滞而发生青光眼,因缩瞳剂可使睫状肌收缩而使悬韧带更松弛,加重瞳孔阻滞,故又称药逆性青光眼,忌用缩瞳剂。球形晶状体由于曲折力增高常有屈光性高度近视,由于悬韧带延长、松弛因而晶状体无调节功能,或发生晶状体脱位等[2]。球形晶状体的治疗,无症状和无并发症时可随访,有明显合并症者积极治疗,甚至考虑手术,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使晶状体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后移,解除瞳孔阻滞,可预防青光眼发生。本病例临床表现典型,符合球形晶状体诊断,合并症明显,有手术适应证,手术后效果满意。至于该患儿眼压表现昼高夜低之特点,考虑可能主要与房水生成量(白昼明显多于夜晚)的生理变化以及瞳孔昼夜大小、睫状肌的调节作用等共同影响房水循环有关。
【参考文献】
1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