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1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09 浏览次数:489次
作者:叶丽芳,俞丹阳,邵黎阳 作者单位:650032 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眼科
【关键词】 眼科;心肺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跳和呼吸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脏呼吸骤停是医院急救中最为紧急的危重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国内抢救的成功率仍然不高,约在1%~18%之间[1]。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有效途径。现将我科1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的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诊断: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008年9月20日入院查血糖升高转血液内分泌科稳定血糖治疗,待血糖稳定后转回我科,27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当天下午患者如厕解大便在厕所门口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陪护大声呼救后笔者和值班医生立即紧急展开抢救工作。我科这位患者经过23min的有效抢救恢复了自主心跳,监测到了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患者当时还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固定约8mm;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中,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当时患者病情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所以急转急诊科ICU病房进一步救治。
2抢救配合与护理
2.1患者的评估判断瞬间评估判断,迅速准确的判断是急救复苏成功的关键。新的复苏指南提出: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患者有无循环消失是判断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即有无正常呼吸、咳嗽或吞咽等自主活动,并强调在10s内完成评估和开始复苏[2]。评估现场立即将患者平卧,清理呼吸道异物并解除舌后坠将头向后仰,立即迅速、及时、有效的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
2.2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急救室和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及仪器应常备不懈,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根据病人的年龄准备气管导管、喉镜、心内针、吸氧管、牙垫、吸痰管,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急救药品等。
2.3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异物;松衣解扣,解除舌后坠;打开气道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技术。行人工通气,简易呼吸囊连接氧气充分给氧辅助呼吸。麻醉科医生到后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
2.4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有效的心脏按压能促进病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使氧气运送到全身各脏器。心脏按压是心脏复苏最简单的方法。操作者必须严格掌握按压技术,首先让患者平卧于硬板或地面上,选择胸骨下1/3处作为按压部位,双手交叉重叠,有节律地在胸外间接按压左右心室,推动血液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以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3]。如有电击除颤指征者,应配合好医生给以电击除颤。
2.5选择给药途径确保尽早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4]。静脉给药: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利于抢救用药。应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开放静脉通道,其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已作为心脏复苏的首要措施。气管内给药:经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对已行气管插管而未开通静脉通道的患者争取到了抢救时机。
2.6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病理就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止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复苏时使用人工降温、脱水疗法、高压氧治疗等保护脑细胞。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然后头部戴冰帽,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3℃~35℃;脱水疗法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min内滴完;使用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治疗,有利于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
2.7心电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心动及复苏时、复苏后的各种心动失常和心率变化,以便及时正确给予处理,提高复苏成功率。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瞳孔、面色的变化,准确记录尿量,做好抢救记录。
3护理体会
3.1早发现,早抢救无论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如何,复苏最关键的是争取时间,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5min内进行抢救。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心脏呼吸骤停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各项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地执行。在平时工作中就应加强医护之间的配合;急救技术达到人人过关,抢救完毕后及时总结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2药品和器材的准备急救室和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及仪器应专人管理,专人检查和补充,定期维修和保养,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迅速、有效、准确无误的使用各种药物。
3.3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为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时首先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心脏按压如果没有良好的通气也会导致失败。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在短时间内供氧效果可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
3.4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为心脏按压部位(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成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频率以100次/min,应使胸骨下陷3~5cm。两人协同进行复苏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两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1次,以避免劳累。尽量不能间断,特别是对健全或基本健全的心脏突然停搏者,多为原发性心脏骤停,不可轻易放弃抢救[5]。
3.5准确有效的建立给药途径快速的建立静脉双通道,开放静脉通道是复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就是静脉注射,使静脉通道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分秒必争,一次到位,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首选静脉给药,早期静脉穿刺不成功及时选用气管内给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机,气管内给药在心肺复苏中其有独特的优越性。药物经肺泡毛细血管迅速吸收回心,近于中心静脉给药[6]。
3.6及早进行脑复苏心肺复苏后,心肺功能随时可能出现再度停止,或由于缺氧所引起的脑损害可导致整个复苏工作的失败。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形成脑水肿的关键是循环停止后最初10min,选择性的脑低温能增加脑皮质血流,保护血脑屏障和预防脑水肿。故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头部降温非常必要,应及时给予头部戴冰帽,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
3.7复苏后的监测与观察由于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自主循环与呼吸功能尚未稳定,因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观察极为重要。熟练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各种心动失常;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瞳孔、面色、尿量等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输入过多液体导致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抢救记录,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4结论
心脏呼吸骤停的预后取决于及时发现和正确有效的救治。发生心脏骤停需5min内进行抢救,如已超过5min后抢救,往往失去了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但也不能放弃抢救。若抢救30min后仍无效,临终症状逐渐明显,可以考虑抢救无效。复苏成功后往往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复苏后的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后续治疗至关重要。眼科是以治疗和护理各种眼疾为主的专科,眼科住院患者是以眼疾为重,全身的一般情况尚较为平稳。眼疾本身是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除非突发、并发或复发于除眼疾以外的全身性疾病,根据各种全身性疾病的病情危重变化情况,可导致患者有生命危险。在眼科临床护理工作多年,通过对前述1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抢救,体会到护理工作在抢救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感受到时间的紧急紧迫,争分夺秒,使整个抢救过程突出快、准、稳;各种抢救措施同时进行,抢救程序有条不紊,以达到最佳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秦伟毅,苏磊,周伟梁.世界急救危重医学杂志,2005,2(2):594.
2黄培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7-750.
3吕式媛.护理学基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8.
4范利.心肺复苏的新观念和对策.人民军医,2003,46(8):475-478.
5武伟琪.配合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医药,2005,01(4):89.
6饶晓春.经气管肺给药的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1,28(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