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丝裂霉素C的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18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陈雪年 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附属海安县人民医院,江苏 海安 226600
【关键词】 翼状胬肉;眼科;丝裂霉素C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但术后复发率高,我院从2006年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手术简便,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翼状胬肉患者81例,92眼,其中男33例,女48例,年龄35岁~76岁,13例13眼为复发性,病程1.5 a~20 a。
1.2 方法要点
用2%利多卡因0.5 ml~1 ml+1‰肾上腺素1滴做胬肉颈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目的让结膜与结膜下肥厚的胬肉组织分离。在角膜缘内侧2 mm处平行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两侧于胬肉侧缘1 mm处剪开球结膜,精确分离球结膜与胬肉组织至泪阜处,分出的结膜要尽量薄而不穿透。用剃须刀从胬肉头部前0.5 mm健康角膜起仔细分离出胬肉组织与前弹力层之间的间隙,沿这个间隙从角膜上分离出胬肉头部,要尽量浅而光滑。按常规切净胬肉及增生肥厚的结膜下纤维组织,勿损伤内直肌。将浸有0.04%丝裂霉素溶液的棉片置于巩膜裸区,球结膜覆盖其上,保留3 min~5 min,生理盐水20 ml冲洗,将球结膜上、下两侧缘各缝一针,以确保巩膜裸区约2 mm。
1.3 术后处理
术毕涂氧氟沙星眼膏,包封术眼,次日换药后予贝复舒眼水4次/d,左氧氟沙星眼水4次/d,3 d后改用科恒眼水3次/d,典必殊眼膏1次/d。
2 结果
患者术后仅有术眼轻度异物感,结膜轻度充血,水肿,3 d~7 d后角膜创面愈合,10 d后拆除结膜缝线,随访6个月~24个月,92眼有6眼复发,占6.52%。无一例发生角膜创口愈合不良,多数眼结膜愈合创面菲薄平坦且无充血。
3 讨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翼状胬肉的唯一根治的方法,但传统的胬肉切除术复发率约30%~50%[1]。胬肉手术虽是一个小手术,但若要使手术尽善尽美最大限度减少复发率,还是要有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的。以下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
3.1 胬肉头部从角膜上的分离一定要浅而光滑
因病变在上皮与前弹层进展[2],首先关键一定要找到胬肉组织与前弹力层之间的间隙,这是一个很光滑的界面,找到后灵活应用切线撕扯、棉签推压、剃须刀切削等方法,大部分病例可通过棉签推压或有齿钳撕扯就可顺利地将胬肉头部从角膜上分离下来,少部分病例因炎症浸润或手术史,局部侵犯基质浅层,我们术中也尽量保持在前弹力层面,对于基质层的斑翳不要完全切除,否则角膜基质层和角膜缘干细胞的损伤较重,从而导致术后角膜创面上皮修复迟缓,结膜上皮、巩膜表层新生血管易向角膜表面生长。而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3]。
3.2 巩膜面血管严禁烧灼
当胬肉组织切除后,有些医生习惯将巩膜表面充血的血管烧灼止血。巩膜血管经烧灼后,实质上是一种物理性的热灼伤,可引起巩膜缺血,使纤维血管生长迅速,反而增加了术后胬肉复发的机率。
3.3 丝裂毒素C的合理应用大大降低了胬肉复发率
病理表明胬肉的主要成分是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手术虽可切除,但不能消除所有的增生细胞,而丝裂霉素C(MMC)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生各期细胞及静止期细胞均有抑制作用。MMC 抑制成纤维细胞,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眼部健康组织,尤其是角膜。因此MMC应用的浓度及时间要严格把关,我院在胬肉手术中应用0.04% MMC棉片敷于巩膜表面球结膜下3'~5',经定期随访未发现角膜等眼组织发生并发症,表明安全有效,且除低了复发率。
3.4 筋膜切除范围和巩膜裸区的探讨
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残存组织是形成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3]。曾经我们认为只要不损伤内直肌,切除胬肉及经其周围组织范围越大越好。但临床中我们遇到3例4眼,角膜上分离光滑平整,胬肉切除很干净,球结膜下切除范围广,保留球结膜很薄且未破,巩膜裸区约4 mm×6 mm,术毕感觉很漂亮,但术后第三天发现巩膜裸区出现白色透明胶样组织增生,1周后复诊,胶样组织增生充血,予抗生素、激素滴眼,5-Fu球结膜下注射等处理,随访仍有2眼胬肉复发。这很可能因为球结膜下正常筋膜切除过多,巩膜裸区暴露过大致机体代偿增生,以后的手术中我们尽量做到:保留正常的筋膜(白色、无纤维血管增生);巩膜表面距角膜缘裸区不要过宽,≤2 mm为宜,到目前为止再未遇到类似情况。
【参考文献】
[1]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116-121.
[2]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75.
[3]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