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斜视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03-18 浏览次数:537次
作者:张建民 作者单位:运城市眼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旋转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5例旋转斜视患者根据眼球运动、同视机、双马氏杆和眼底照像等检查,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结果:所有患者旋转复视消失、视物清晰。结论: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用于治疗前下方明显的外旋转斜视,是治疗旋转斜视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旋转斜视;临床特征;治疗;上斜肌矢状移位术
A Study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atment of Torsional Strabismus
ZHANG Jian-min
(Yuncheng Eye Hospital,Yuncheng,shanxi 0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atment of torsional strabismus.Methods 15 cases of torsional strabismus were studied and were treated with the superior obliques sagittal transposition according to examination results of occular movements, amblyoscope,double Modaox rod bar and fundus photograph. Results All patients didn't complain torsional diplopia again and see natural object clearly.Conclusion The superior oblique sagittal transposi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downgaze torsional diplopia.
Key words:Torsional strabismu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Superior obliques sagittal transposition
水平斜视及垂直斜视临床上容易诊断,旋转斜视因其特殊性常被漏诊。旋转斜视是指眼球围绕视轴发生异常旋转,患者常有视物倾斜、视物模糊、常无明显体征。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15例旋转斜视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旋转斜视均为外旋转斜视。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5岁~54岁。14例有明确的闭合性颅脑外伤史,1例有颅内肿瘤摘除史。
1.2 检查项目
包括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单眼遮盖与去遮盖试验,同视机、三棱镜中和试验、线状镜、Titmus 立体图及眼底照像。
1.3 眼位情况
所有旋转斜视均以前方和下方外旋斜视为主。双马氏杆检查:上方Ex≤6°,正前方Ex=10°~16°,下方Ex≥20°。同视机检查上方无外旋斜或外旋度数很小Ex=0°~4°,正前方Ex=8°~14°,下方Ex=14°~28°,可见外旋转斜视度数从上方到正前方再到下方逐渐增大,无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斜视。
1.4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单眼或双眼的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即Harada-Ito术,也就是将上斜肌前1/2向前移位至上直肌附着点颞侧6 mm处,其中行单眼上斜肌矢状移位术6例,行双眼上斜肌矢状移位术9例。
2 结果
2.1 症状
所有患者旋转复视消失。行单眼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6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的垂直复视,在2周~4周消失。双眼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9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垂直复视。
2.2 眼位
术毕检查双马氏杆,上方外旋消失或产生少许内旋(IN≤3°),正前方外旋斜度减少(Ex≤4°),下方外旋斜视减少(Ex≤6°)术后第1天同视机检查:上方无外旋斜视Ex=0°,正前方Ex=0°~2°,下方Ex≤4°。
3 讨论
3.1 特征
旋转斜视具有如下特征:(1)病史:所有患者均有闭合性颅脑外伤史或颅内肿瘤摘除术。本组患者中未见有眼部手术引起者,这一点与张伟报道不一致[1],可能与所见病例较少有关。(2)发病机理:旋转斜视可能与颅脑外伤或颅脑手术引起前髓帆受损有关[2]。从解剖上讲,上斜肌接受对侧滑车神经支配。滑车神经自神经核发出后,先弯向背侧,再向下方,最后进入前髓帆而交叉到对侧,然后支配上斜肌,所以当前髓帆受损,可引起双侧滑车神经麻痹。(3)症状:视物模糊、视物倾斜、下楼梯困难,主诉复视者很少,若令患者注视门框患者有视物时可有倾斜感,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4)体征:检查眼球运动时,会出现双眼上斜肌减弱,临床上易忽略,患者比较明显的代偿头位是下颌内收。(5)辅助检查:主观检查包括同视机和双马氏杆检查。特点是外旋转斜视从上方到正前方再到下方度数逐渐增大。同视机和双马氏杆的检查结果不完全吻合,可能与检查方法种类不同有关。客观检查可用眼底照像测中心凹——视盘几何中心的夹角[3],正常值各家报道不一,据徐慧琴[4]报道,正常值为5.698°。一般情况下,正常黄斑区位于视盘中下1/3位置,低于此区域表明有外旋斜视。(6)立体视:所有患者经Titmus 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可达60秒角,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利用代偿头(即下颌内收);旋转融合范围较大,可达20°~40°,当出现旋转斜视时,患者运动融合的成份减少,而知觉融合的成份加大。
3.2 治疗
主要选用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其适应证是:眼位多以外旋为主,第一眼位≥10°,下方视野达20°;第一眼位无明显的垂直斜视;上方视野垂直旋转均不明显[5]。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只产生内旋、矫正外旋,不易产生垂直作用,且手术主要矫正下方视野的视功能,对上方视野影响较小。对此手术我们的经验是,尽量使正前方外旋消失或产生轻度内旋,下方残留很小的外旋斜视度数,因手术远期易回退。外旋转斜视禁忌行下斜肌切断术,因为下斜肌的功能位置在上方,不能解决正前方和下方的外旋转斜视问题。
这里需要指出是大多数外伤性上斜肌麻痹常为双侧性,尽管双侧不一定是对称的,针对不对称的外旋斜视,若同视机检查正前方Ex=6°~10°和下方Ex=14°~18°,只需要行单眼上斜肌矢移位术,在手术眼的选择上可参考眼底照像结果,选择外旋转斜视度数较大的那只眼,手术台上用双马氏杆检查,所以术前应教病人反复训练,明确检查目的,熟悉检查过程。双马氏杆检查是手术过程中检查外旋转斜视矫正情况的最主要方法。
为避免旋转斜视的漏诊和误诊,我们主张对颅脑外伤的病人若有视物模糊,应常规进行双马氏杆和同视机检查,若发现有外旋转斜视进一步行眼底照像等客观检查,以便确诊后使病人得到最恰当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伟,赵堪兴, 郭新,等.旋转斜视的临床特征及处理[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10):826-827.
[2]孔祥瑞,张建民.颅底骨折致双眼上斜肌麻痹1例[J].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1995,17(4):250.
[3]Morton GV,Lucchese N, Kushner BJ.the role of funduscope and fundus photography in strabismus diagnosis [J]. Ophthalmolgy,1983,90:1186.
[4]徐慧琴,杨筱丽,钱 钧,等.光学性旋转隐斜[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11(4):171-173.
[5]赵堪兴. 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 [J]. 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 (8):50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