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体会
发表时间:2010-12-13 浏览次数:514次
作者:黄超平 作者单位:433300 湖北监利,监利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体会
自2004年10月—2009年6月我院共施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72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2例172眼,男119例119眼,女53例53眼。年龄55~84(平均67)岁。本组病例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裂隙灯、眼压、A/B超1m光定位、红绿色觉等各项检测。术前视力:手动~0.12。
1.2 方法
1.2.1 麻醉和眼压控制 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做球后浸润麻醉,总量约2~3ml,眼轮匝肌麻醉,间断压迫眼球约5~10min以降低眼压。
1.2.2 手术操作 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牵引固定,以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烧灼止血,于角巩膜缘后2mm行反眉弓板层巩膜切口或直线切口,用隧道刀板层做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1~2mm的透明角膜处,形成内口大、外口小的梯形切口,外切口约6~7mm,做角膜辅助切口,用安全刀片刺入前房,向前房注入粘弹剂,用自制截囊针做开罐式圆形截囊直径约6mm,水核分离,向晶体核前后注入粘弹剂,使晶体浮起在前房里,用晶体圈套器轻按巩膜隧道后唇,让晶体核顺势挤出,再托出晶状体,对于较大核,可以将切口适当地扩大。用平衡盐液做灌注液,使用双管注/吸针头冲吸晶体皮质。前房、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调整晶体前后袢角于3点、9点位置,吸出粘弹剂,注入平衡盐液。大部分患者不缝合,如果发现切口漏水的可以缝合1~2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红霉素眼膏包封术眼。
1.2.3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角膜水肿:一般在切口周围,多发生在术后2 ~5天, 1 周内即消失。如发现眼压高的可以从角膜辅助切口放点水,局部点50%葡糖糖眼水。(2)眼内反应: 17眼术后出现虹膜炎性反应, 11眼晶状体表面可见少许色素沉着,术后球旁注射地塞米松。(3)术后散光:术后6个月平均散光为1.75±0.75D。术后无1例发生房水渗漏及浅前房,所有的病例术后炎症反应较轻。
2 结果
术后各期视力恢复情况:172例172眼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0.5 68%,>0.8 32%。术后1个月,视力>0.6 45%,>0.8 8%,>1.0 17%。术后3mo,视力>0.8 62%,>1.0 38%。
3 讨论
白内障是常见眼病,手术方法较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优点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设备简单,易学,费用低,易于防止和处理术中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其并发症少等优点。国内许多基层医院也已经开展应用[2]。笔者所介绍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是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上的进一步改进。其突出的优点是隧道自闭式切口,其力学原理是反眉形切口两端角的牵引力类似斜拉桥拉力,维持切口不哆开;内切口在眼内压作用下呈活瓣自闭,操作时前房不塌陷,术中前房稳定,术后反应轻[3]。笔者认为术中娩出晶体核时,晶体圈套器不进入前房内,有如下优点:(1)节约粘弹剂。(2)对后囊膜的损伤小。粘弹剂注入囊袋过多,囊袋的张力过大的话,会导致囊袋呈放射状的撕开,囊袋破裂。晶体圈套器导致后囊膜破裂。(3)对虹膜的刺激小,术后眼内反应轻。
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是角膜散光与远期后囊混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克服了常规角膜缘大切口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散光[4,5]。
【参考文献】
1 李风鸣,赵光喜.眼科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131.
2 曾广川,廖武,李兆明,等.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16-17.
3 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
4 陶永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3):356-358.
5 王日新,于水泳,张洋.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2008,8(4):836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