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全眼球移植的研究及其前景

发表时间:2010-11-16  浏览次数:464次

  作者:覃瑞,马文豪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广西百色533000

  【关键词】 眼球移植;眼科学

  全眼球移植(whole eyeball transplantation)是将整个眼球,包括眼球、血管,神经、肌肉移植到目标动物或人体上。目前在国内尚未见相关的报道。国外鲜有报道。在目前的临床病例中,常见到全眼球受到破坏,或是因为各种原因行眼内容物剜出术,对于这样的病例,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在实验室中亦少见类似的报道,笔者对眼球部分或全眼球移植的进展作以下综述。

  1 患者对全眼球移植的期盼

  据我院的统计,每年到我院诊治的眼外伤、绝对期青光眼、眼内炎、眼球内外肿瘤等致眼球摘除或球内容物剜出的病人,达10眼之多,此外还有在农村许多经济条件差而不来诊治的病人,每年我市类似的病人最少100眼,全广西达1500眼,在全国,最低估计每年将有3万眼有必要行眼球摘除或球内容物剜出的病人,从而致病眼完全丧失视力!尚未曾统计先天性疾病致盲的病人!累计10年,就是30万眼!而目前的技术,即使能将视网膜干细胞移植完全成功运用于临床,也不能解决眼球摘除或球内容物摘除病人的需求,因此,一旦全眼球移植成功,将让生活在黑暗世界的盲人带来极大的希望,其意义不亚于心脏移植,让病人获得重生的希望。另外,对于许多丧失眼球的年轻患者,只要能再次获得眼球,即使无法获得视力,亦将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重拾信心,尤其对仍有一眼视力的年轻患者,双眼的健全,无疑信心倍增。

  2 全眼球移植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开展极少,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国内外开展的项目,集中在对各种试验动物的全层视网膜移植和视网膜干细胞的移植上,并且尚未成功用于临床上,或者是对眼球的各个部分进行移植,如角膜移植,人工晶体的植入,人工玻璃体的使用等。如国内的唐仕波等[1]开展的视网膜视干细胞的移植,将鼠视网膜干细胞注入视网膜下腔,能分化出具有视细胞类似的形态,但遗憾的是,没有进一步研究视网膜电生理及其传导的情况。后来的研究中,有学者[2]将视网膜前体细胞植入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结果表明,移植到视网膜组织片下的视网膜前体细胞能够与其建立细胞连接,这些视网膜前体细胞分化后能够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2和视紫红质,分别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光感受器细胞的特异蛋白。也有对视网膜祖细胞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视网膜祖细胞移植入受损的视网膜后,能够存活、整合和迁移[3]。在视神经的损伤再修复方面,国内有研究表明[4],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视神经的修复及再生。以上的相关研究,是基于眼球完整,视网膜存在的基础上开展和研究的,而眼球缺如、眼球萎缩、视网膜肿瘤、眼内容物剜出术后、眼内炎、眼外伤致眼球破裂后等疾病,即使以上的研究成功,对这方面的疾病亦无能为力。因此,对全眼球移植的研究就更为迫切。遗憾的是,国内尚未见相关的研究。2002年,东京大学生物学教授浅岛诚研究小组此间成功让一只摘除眼球的蝌蚪恢复了视觉。此次科学实验的内容为:将从青蛙胚胎中提取的干细胞通过试管培育出眼球,然后将之移植到失明的蝌蚪身上,接受了全眼球移植的蝌蚪发育正常,约1周后,左眼感光后出现了移动,表现出了光感反应。解剖调查结果确认,移植眼球延伸出的视觉神经与蝌蚪视觉神经连接,蝌蚪没有出现移植可能带来的排斥反应。但可惜的是,该文未见报道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里,然而这是我们目前得到的全眼球移植有关的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之前也有瑞典科学者对嵘螈进行了全眼球移植的试验,但移植后的眼球无光感,对光的刺激毫无反应[5]。国外视网膜视干细胞的移植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关的试验反复对视网膜干细胞进行研究,2007年,发表在《Nature》上的《Retinal repair by transplantation of photoreceptor precursors》[6]论文结果让人鼓舞,该研究表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移植后,在视网膜分化出了完整的光感受器细胞并能很好地整合到宿主,同时瞳孔出现了光反射。在SanaM的研究中,初步报道了SD大鼠自体视神经离断后再接合,显微镜下见视神经轴突胶质细胞以出芽方式再接合[7]。这些研究,为眼球移植提供了相关的、具有很高价值的理论依据。还有,在自体移植中,国外在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作了研究,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结果移植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生长良好,并出现了瞳孔光反射[8]。但是,即使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眼球摘除或球内容物摘除的病人的视力,也不能让他们有希望重见光明,摆脱黑暗。这样的背景下,更激励我们开展全眼球移植的研究。对于全眼球移植的研究,首先是将眼球成功地移植成活,然后才是功能上的恢复。因此,我们现阶段的研究是将眼球移植成活、眼球运动的恢复。有研究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Psf2)的配体在眼球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

  在全眼球移植的相关因素中,还有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血管、神经、肌肉的接合、排斥反应、全眼球移植的成活等。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很多关于全眼球移植的报道和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没有全眼球移植神经再接合的理论支持[10]。所以全眼球移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存在诸多未知的因素,但是,这样的研究迟早要展开的。随着克隆技术[11]、干细胞技术[12]、神经再生及接合技术的发展[13],全眼球移植一定会到来。相关课题的成功研究,可以预见,在可预期的数十年里,那些被判为活在黑暗中的病人,将会重新换上眼球,感受阳光,感受五颜六色的世界,或者说,让他们重新获得生命;退一步来说,即使全眼球移植后尚无法重获视力,但对于年轻的患者,只要移植后眼球完好,活动正常,无疑对爱情、生活、工作重获信心。而且,全眼球移植完全符合伦理道德[14],不存在相关的激烈争论,因此,全眼球移植研究工作将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3 对全眼球移植研究的估计

  目前,全眼球移植的工作量和难度极大,关于全眼球移植的排斥反应还没有报道,更大的难题,也是生命科学的难题,是神经的接合和再生,更是目前难以跨越的障碍!所以,全眼球移植的研究,首先是全眼球的血管接合,使眼球移植的供血和营养得到保障,然后是肌肉的吻合,以及肌肉的运动,最后是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等神经的接合和再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直贯穿的是移植的排斥反应[15],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努力解决相关问题。正如我们的研究一样,首先在自体上移植成功,然后在异体上,研究各种神经、血管、肌肉移植后的功能情况,最终完成视觉器官的解剖和功能上的移植成功。

  4 展望

  在国外,相关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其研究集中在对视网膜及其干细胞和眼球各个局部组织的移植上。国内亦未开展相关的研究。但神经干细胞的接合及再生已有一定的研究。器官移植如心、肝、肾等已运用于临床,但尚无全眼球移植的开展。因此,在全眼球移植中,即使目前没有视功能上得到恢复,但至少在美观上得到补偿。总之,我们有必要进行全眼球移植的的研究工作,为克隆技术、干细胞移植、神经接合及再生技术的全面成熟作准备,条件成熟后,全面完成眼球的移植,使患者重新获得视觉。一旦全眼球移植成功,我们将让每年近百万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患者获得第二次生命!

  【参考文献】

  [1]唐仕波,邱观婷,李加青,等.胚胎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实验研究初步报告[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4):253-256.

  [2]马静,唐仕波,白宁艳,等.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的体外视网膜组织片下移植[J].眼科研究,2006,24(2):148-151.

  [3]万瑾,郑华.视网膜祖细胞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研究[J].解剖学杂志,2006,29(1):3-6.

  [4]唐秀武,刘金华.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夹伤保护的电镜观察[J]. 眼科新进展,2006,26(5):328-330.

  [5]Ponysial C, Utasli E. Salamander eyeball explantation [J]. Lancet,2002,26(5):324-329.

  [6]MacLaren RE, Pearson RA. Retinal repair by transplantation of photoreceptor precursors [J]. Nature,2005,444(7116):203-207.

  [7]Sana M, Lumki H. Rat cranial nerve mutilation rejoin [J]. Ann neurol,2002,20(5):125-127.

  [8]Petersen J, Ritzau-Tondrow U, Hoerauf H, et al. Autologous translocation of larg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horoid patches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J]. Klin Monatsbl Augenheilkd,2008,225(4):286-291.

  [9]Walter BE, Perry KJ, Fukui L, et al. Psf2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normal eye development in Xenopus laevis [J]. Mol Vis,2008,19(14):906-921.

  [10]Kenods C, Pekse M, Rowr H, et al. Organ transplant advancement [J]. Neoral and operation,2003,16(4):227-228.

  [11]Polejaeva IA, Chen SH, Vaught TD. Cloned pigs produced by nuclear transfer from adult somatic cells [J]. Nature,2000,407(6800):86-90.

  [12]Stewart CL, Gadi I, Bhatt H, et al. Stem cells from primordial germ cells can reenter the germ line [J]. Dev Biol,2004,161(2):626-628.

  [13]Lu P, Yang H, Jones LL, et al. Combinatorial therapy with neurotrophins and cAMP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beyond sites of sp inal cord injury [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4,24(28):6402-6409.

  [14]Corrigan O, Liddel K, Mcmillan J, et al.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in stem cell research and therapy [M]. Cambridge Genetics Knowledge Park, 2006:6-14.

  [15]Larkin DF, Calder VL, Lightman SL,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s infiltrating the graft and aqueous humour in rat corneal allograft rejection [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03,107(2):381-39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