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塘岛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表时间:2010-07-21 浏览次数:454次
作者:何全 朱双军 作者单位:315731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眼科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1]。
高塘岛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四面环海,辖区18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共2万人口。岛上居民绝大多数直接从事海上捕捞和滩涂养殖,是一个以渔业生产为主要经济结构的海岛,作者于2007年7至9月休渔期间,对其居民进行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海岛渔民翼状胬肉的发生规律、人群分布情况及病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调查8154例,其中男4145例,女4009例;年龄18~80岁,平均49岁。
1.2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根据高塘民政局提供的人口资料,选择人口较密集的行政村作为调查点,要求被检查者到检查点,采用聚光手电筒和裂隙灯进行双眼检查,调查人员统一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并根据翼状胬肉的形态、大小、部位进行登记。
1.3 诊断标准
采用《眼科学》《眼科诊断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学分册》[2~4]有关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
1.4 措施
为保证结果的可靠和正确,采取以下措施:(1)参加调查人员均为眼科专业人员,取得眼科医师职业资格,并具有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者,经过统一的技术培训。(2)采取统一的检查工具、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填表要求和抽样注意事项。(3)根据民政局提供的资料复核调查对象,长期外地居住及外来人员除外。(4)采用现场调查,并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5)诊断结论由两名以上医师共同完成。
2 结果
2.1 翼状胬肉的患病率
见表1。受检的8154例中,共查出翼状胬肉患者1745例,其中男1082例,女663例。
2.2 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见表1。从年龄分组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有增长的趋势,P<0.01。男女之比为1.5:1,P<0.01,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和年龄、性别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成年男性长期从事海上作业,受炎热、紫外线、海风的刺激及结膜变性有关。表1 翼状胬肉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略)
2.3 翼状胬肉的患病部位
见表2。1745例患者中,单眼1216例,双眼529例,双眼位于鼻侧者 523例,分析原因可能与鼻侧的解剖特点有关,此处半月皱襞和泪阜血运丰富,停留此处的泪液和分泌物长期的刺激,易诱发翼状胬肉的形成。表2 翼状胬肉患病率患者眼别、部位的关系(略)
2.4 翼状胬肉的类型
在1745例患者中,静止型 1449例,其中复发型97例;进展型 296例,其中复发型 75例。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环境因素,尤其是阳光、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5]。有家族史的患者及其家属对翼状胬肉的发生具有遗传易感性。有研究认为,在慢性刺激的作用下,角膜部的血管和Bowann膜连接处发生非感染性炎症,在炎症的自溶过程中,基底细胞代谢异常,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使纤维细胞增值,并引起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产生lgE,引起肥大细胞增生浸润,导致蛋白质变性降解为氨基酸混合物,其中含有促进血管新生的因子,导致血管侵入,结膜变性增厚形成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在此过程中产生胶原纤维,形成玻璃样变及弹力纤维样变性[6]。
通过对高塘岛8154例的抽样调查,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21.40%,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6]。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也增高,分析原因可能为男性较多从事海上工作,接受太阳照射时间长,加之海面风力较强,且较少注意个人眼部卫生,而女性刺激因素相对较少,因而患病率较低。因其发病率和患者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工作环境、卫生习惯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高塘岛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夏季长,温高、风大、阳光强烈、日照时间长,冬季干燥。岛上渔民多露天作业,无必要的防护措施,诸多原因刺激诱发结膜变态反应,引起增生。
调查发现翼状胬肉的发生部位多为鼻侧,占 97.82%,颞侧及单眼双侧发生者较少,占 2.18%,Kwork等的模型研究显示,人眼鼻侧结膜受紫外线高于颞侧约20倍,也支持了紫外线照射与翼状胬肉的发生有关[7]。
翼状胬肉可牵拉角膜引起散光[8],临床上许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视疲劳,未经治疗者,可严重影响视功能,达到或超过瞳孔者,甚至有致盲的危险。
调查结果提示需要加强渔民的健康教育和劳动保护,适当减少诱发因素,如使用遮阳帽、遮阳眼镜,注意眼部的清洁、卫生,达到降低职业危害的效果,尽量减少翼状胬肉的发生。同时应普及农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争取及早的发现、治疗和预防。
【参考文献】
1 李风鸣主编.中华眼科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2~1163.
2 毛文书,孙信孚.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2.
3 宋振英. 眼科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65~466.
4 郭秉宽.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学分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2.
5 Al-Bdour M, Al-Latayfeh MM. Risk factors for pterygium in an adult Jordanian population. 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4, 82: 64~67.
6 魏志学.翼状胬肉的流行情况发病机制与治疗.实用眼科杂志,1990,8(2):117.
7 Kwok LS, Coroneo MT .A model for pterygium formation .cornea,1994,13:214~219.
8 严密主编. 眼科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