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糖蛋白介导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7-24 浏览次数:863次
P-糖蛋白(P-gp)是一种依赖ATP的外排转运蛋白,可将药物由细胞内泵出细胞外,对药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产生重要影响。P-gp的底物、抑制剂及诱导剂普遍存在于常用药物中,当药物合用时,某些药物通过抑制或诱导P-gp而与合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使药物的清除率或生物利用度发生改变,增强或减弱疗效。因此合理利用P-g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联合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將P-糖蛋白介导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P- 糖蛋白概论 P-糖蛋白P-gp主要由170 kD分子量单链跨膜的糖蛋白与1 280 个左右的氨基酸构成的,P-gp和细菌膜性转运蛋白存在高度的同源性。P-糖蛋白分子的N端与C端具有两对称的功能片段[1]。通过中间部分连接,每个功能片段上含有一个ATP与六个跨膜区,将细胞膜上的P-gp分子进行12次跨膜,并在细胞面上形成亲水性环状的结构,P-gp分子的ATP区具有外排功能,是药物外排泵,可把细胞中的药物积极泵出到细胞外,从而降低细胞里的药物浓度。在1970年,Riehm及Biedler发现由多药耐药MDR基因所编型:MDR1与MDR2[2-3]。MDR1基因型的P- 糖蛋白具有药物抵抗及心血管系统药物外排的功能;而MDR2编码的P-糖蛋白介导主要位于肝小管的细胞膜上。这两种类型P-gp 作用底物的特异性岁不同,却存在部分重叠性,当敲除小白鼠 MDR1型P-gp表达时,蛋白底物透过率可提高10~100倍之间,不过有时也会因浓度太高,出现化合物的不良反应,并且P-gp特异性抗体C219与MRK16测定,向P-gp类的研究提供了可靠工具[4]。
2 P-gp 介导底物特异性与表达 2.1 P-gp介导底物特异性:P-糖蛋白可影响药物生物的利用度与组织分布,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类疾病药物,对P-gp底物结构特征与药效团结构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因位点识别困难,转运机制复杂及P-gp底物多样性等特点,使得P-gp的药效团结构的模式难以统一与证实[5-6]。曾经seeligt发现药效团的结构模式为一个空间固定分子含2、3个电子供体的基团。但后来有人又提出了 P-gp底物结构包含平面芳香基团与侧链氮原子。近年来,Ekills 等人发现P-gp各类底物抑制剂当中存在三维结构及活性的关系,对5个药效团也进行了描述,这些药效团表现出了含氢结合及疏水性受体特点,并证明P-gp确实含有抑制剂与底物,可形成多药性的转运系统[7-9]。 2.2 P-gp介导表达:在1989年,Theibaut等人首先对人类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中的P-糖蛋白表达进行了描述,并发现了大鼠微血管皮细胞的蛋白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说明了哺乳动物脑血屏障P-糖蛋白表达的普遍性[10]。虽然Cordon Cardo研究当中,在人体脉络丛细胞内未发现P-gp的表达,但在人体睾丸毛细血管内发现了P-gp表达,有力表明了血组织界面具有屏障能力。Samoto等人也在脑梗塞病理状况下,发现毛细血管也存在表达P-gp的潜在能力,并且和脑内的神经胶质细胞状态具有相关性。通过这些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疾病状况不同,P-gp表达的特性与疾病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如Jette等人,在1993年运用蛋白印迹法从大鼠、牛及人等脑组织分离微血管内,检测出了P-gp,而Richard等研究者,也运用蛋白印迹法在脑微血管的皮细胞腔膜上,也检测出了P-糖蛋白,并具有很强的阳性表达,腔膜蛋白的表达量为微血管蛋白表达的17倍左右,占据整个脑膜组织表达500倍左右,这表明了P-糖蛋白的主要定位,不过至今还存在些争议[11-14]。也有研究者检测出P-gp和皮细胞葡萄糖的转运位置不重合,而且用未固定的人类脑微血管也获得了相似结果,研究者推测星形的胶质细胞足突位置对P-糖蛋白具有抑制性,但不一定增加P-糖蛋白底物通过率,而底物分布量会增加,在MDR1基因的敲除与P-gp 抑制剂运用实验中,动物底物分布量也有所增加,研究者认为了能使P-gp实质细胞药物浓度增加导致的,在这种假设下,P-gp表达的实质细胞数量占据整体细胞总数绝大部分,并且P-gp介导细胞的外排作用及外排机制占主要地位。
3 P- 糖蛋白介导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3.1 P-糖蛋白介导的耐药作用:P-糖蛋白可减少细胞中的化疗药物积累,具有膜转运能力,疏水区具有结合与转运系统药物的功能,可运用ATP水解的释放功能,主动把疏水亲脂的药物转运至细胞外,致使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比杀伤浓度低,并且能让药物能在细胞中再分布,使得药物集聚在和药物作用没有关系的细胞器当中,从而出现了耐药性[15]。系统药物被P-糖蛋白识别结合之后,会引发ATP结合区的活化,对第一个ATP进行水解,改变P- 糖蛋白的构象,将底物释放至细胞膜外侧或者细胞外的空间。紧接着,对第二个ATP进行水解,将P-糖蛋白恢复至原状态,让P- 糖蛋白在药物结合与释放的过程当中进行循环利用,其表达及耐药程度为正比,近些年研究发现,P-糖蛋白可特异抑制半膀胱氨酸型蛋白酶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效延缓凋亡级联的反应,活性氧可经能量供应的改变,或者有关信号介导通路的参与,可影响P- 糖蛋白作用与MDR[16]。 3.2 P-糖蛋白介导内的多药耐药逆转功能:当前,心血管系统药物中,对抗P-糖蛋白介导多药耐药法:化疗药物与P-糖蛋白抑制剂的合用;信号通路调节,对P-糖蛋白表达进行抑制;加强化疗药物的脂溶性,让药物能快速吸收。在P-糖蛋白抑制功能中,P-糖蛋白抑制剂对P-糖蛋白结合点可进行阻滞,如环孢素A及维拉帕米等就是P-糖蛋白底物,也是转运位置的竞争配体,能被P-糖蛋白泵至细胞之外。也可经ATP对P-糖蛋白功能进行抑制,药物结合的位点及结合域对ATP进行协调作用消耗,让系统药物排出细胞膜外。运用P-糖蛋白对凋亡抑制进行逆转,或者抑制P-糖蛋白表达,或P- 糖蛋白表达及功能双重抑制等方法,也可抑制P-糖蛋白功能[17-20]。 3.3 P-糖蛋白介导药物的相互作用:P-糖蛋白表达能够被诱导与抑制,其底物范围比较广,与诱导剂或者抑制剂合用的时候,能出现转运体水平的相互作用,与P-糖蛋白诱导剂一块服用, AUC与Cmax由55 μg/(h·L)与5.4 μg/L下降到38 μg/(h·L)、 26 μg/L,和十二指肠活检中P-糖蛋白含量提高了3.5倍有莫大关系,和P-糖蛋白另一个诱导剂的抗抑郁药进行联合服用,可致使血药浓度降低,并且环孢霉素能对大鼠体内的P-糖蛋白诱导呈现出时间、剂量及组织的依赖性。近期研究可知,MDR1所启动的子活性主要是由酶C活性进行调节的,而P-糖蛋白过度的表达会致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化疗失败,不过P-糖蛋白抑制剂能够逆转此现象,有效恢复化疗药物敏感程度,也参与了P-糖蛋白底物由肾脏肝脏排泄与肠道吸收的限制。对P-糖蛋白进行抑制,可减低其底物肝肾的清除率,增强生物的利用度,所以,P-糖蛋白抑制剂不仅能改变肿瘤细胞中的药物浓度,还能改变其血浆浓度,临床医学中,选择特异性强及安全的抑制剂是非常必要的。
4 小结
虽然P-糖蛋白生理功能还没有阐明,可在药物代谢的动力学当中,P-糖蛋白是一种外排泵药物,其作用越来越明确。由于新实验技术应用与心血管系统药物基因组的科学发展,发现了新突变位点,增加心血管药物转运,或者减低药物通透性,从而降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便于更加安全、更加有效药物的开发,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5 参考文献
[1] 杨少林,李焕德,彭珍珍,等.由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26(3):494.
[2] 王瑛蕾,梁爱华.P-糖蛋白水平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中国中药杂志,2011,14(11):1916.
[3] 喻永刚,王 强,虞联爱.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