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04 浏览次数:871次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系统是心脏血管疾病方面临床应用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装置。目前,IABP常用于体外循环术后不能脱机、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1]。本次研究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ICU病区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采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将我科该时间段应用IABP治疗心血管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27~83岁,平均596岁。术前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1例(CCU带入),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5例,CABG合并巨大室壁瘤2例,急性心肌梗死3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烦躁、淡漠、肢端凉、出冷汗、心动过速、少尿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状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患者入住ICU,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护士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抽血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指标、肾功能、心功酶等,做碘和青霉素过敏试验。穿刺部位清洁备皮,留置导尿管。IABP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后护理221 心电监护:持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QRS波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必须对患者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便全面评价患者心脏泵功能及血流量状态。222 气囊导管的观察及护理:连接好心电监护系统,每小时记录IABP动力学参数值,并观察是否与心率同步,反搏图形是否正常、规律。掌握反搏泵各项报警系统,观察IABP外固定导管内有无血迹,防止导管移位、打折、断开。笔者体会,常翻身及指导患者进行下肢适当的活动,可有效预防导管打折,减少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活动时须注意保护好IABP导管。223 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应用IAB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10%[2],应加强对常见相关并发症及防治。常见并发症有:血栓栓塞、肢体缺血、球囊破裂、动脉穿孔、血小板减少等。观察皮肤的温度、感觉、色泽,及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经常按摩穿刺侧肢体,增加血液循环,可防止血栓的发生。穿刺侧肢体温度低,颜色发白或紫绀,足背动脉搏动弱,提示可能存在血栓致肢体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应注意规范洗手,加强病房消毒管理,每天紫外线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对地面、桌面及时更换渗血的敷料。224 其他护理:足背动脉的监测及记录、拔管术后的护理。术后心理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IABP反搏期。
3 讨论
55例患者在使用IABP3~130h(平均21h)后,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顺利撤机转入病房继续治疗,最后康复出院。死亡5例,其中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1例因长期不能撤机,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IABP相关并发症:球囊破裂1例,给予重新置管;血小板减少4例,经处理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下肢感染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经治疗后炎性反应消除。 IABP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尽管国际上对于IABP的临床使用仍存在不同的建议和争论[2-3],我科室主张IABP的早期使用,以尽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① 规范护理措施,加强护理业务学习,掌握反搏仪工作原理和报警项目的内容,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早上报医生早解决问题。②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IABP治疗期间及时给予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取得患者配合,顺利度过IABP反搏期。 总之,在IABP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是提高IABP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4 参考文献
[1] KirkliuJW,BlaekstoneEH,JonasRA,etalMorphologicandsurgicaldeterminantsofoutcomeeventsafterrepairoftetralogyoffallotandpulmonarystenosisAtwo-institutionstudy[J]JThoracCardiovascSurg,1992,103(4):706
[2]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3] AchourH,BoccalandroF,FelliP,etalMechanicalleftventricularunloadingpriortoreperfusionreduceinfarctsizeinacanineinfarctionmodel[J]CatheterCardiovascularInterv,2005,64(2):182
[4] 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31
[收稿日期:2013-08-10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