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治疗作用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刘世丽,张洪嘉作者单位: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危急症,以剧烈头疼、呕吐,并发症多为主要表现,以往多采用长疗程大剂量止血药,配合降颅压、解痉对症治疗,疗效不满意,近年来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已得到临床公认,现就本院2006年~2008年38例脑脊液置换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腰穿脑脊液置换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39~59岁,平均51岁。常规长疗程大剂量止血药治疗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50岁,上述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颈强直,共6例动眼神经麻痹,11例伴轻偏瘫,1例伴心梗,右顶叶梗塞后出血,均符合诊断标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情况上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采用甘露醇降颅压,止血芳酸、VitK1止血,尼莫地平解痉,止痛及对症治疗。治疗组第2天开始,每隔24~72小时1次脑脊液置换,一般3~4次,每次术前常规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腰穿后缓慢放脑脊液20~30ml,然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地塞米松10mg。 1.3 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就颅压降至200mmH2O以下时间,头痛明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脑梗塞例数作对照,腰穿组颅压降至正常时间为7~12d,平均10d,头痛明显缓解时间为7d,住院时间3~4周,平均为27d,并发脑梗死轻偏瘫2例。对照组颅压降至正常时间为12~20d,平均18d,头痛明显缓解时间为14d,住院时间4~6周,平均38d,并发脑梗死偏瘫7例,梗塞后出血、心内膜下心梗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就上述四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因其简单易行,疗程确切在各级医院已广泛开展,结合本院6年的治疗病例支持下述结论,该法一方面放出部分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呕吐、注入生理盐水,保持颅压稳定,防止再出血或脑疝。另一方面置换稀释脑脊液中的血液,减少神经刺激症状,缓解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减少,减少交通性脑积水发生,防止蛛网膜颗粒阻塞及蛛网膜粘连。从本院治疗组病例分析,脑脊液置换治疗对减轻头痛效果显著,可能与置换出部分血液,脑脊液中血液浓度下降,炎性因子减少,减轻血液及颅内水肿对颅内疼痛敏感结构的刺激,是否与地米抗炎,抑制炎性因子,包括5-HT,慢反应物质,组胺释放有关,疼痛减轻能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能达到间接降低高血压,减少血管痉挛,减少应激性溃疡。 综合本院经验及文献分析,下述情况宜慎行脑脊液置换治疗:①严重意识障碍者,FisherⅢ~Ⅳ级SAH未行病因治疗前。②积血在中脑周围池,桥脑,环池,或脑表面有积血块,腰穿压力过低与临床高颅压不符时。③置换前后测脑脊液压力,当Ayala指数(终压×放液量/初压 )<5时要警惕脑疝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林健雯,方燕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法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选择[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4):234.
[2]周雪珍,钟 宁,黄如训.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血糖增高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8(4):234.
[3]Schievik WI.Genetic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J]. Neurosurgery, 1997,40(4):651.
[4]Mc Fadzean RM,Doyle D,Rampling R, et al. Pituitary apoplexy and its effect on vision[J]. Neurosurgery,1991,29(5):669.
[5]卢尚亭,王法勤.鞘内置管脑脊液置换配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国麻醉与镇痛,2000,2:147.
[6]米保侄.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临床探讨[J].临床神经医学杂志,1996,(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