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24  浏览次数:845次

睡眠质量差,住院期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睡眠障碍,从而出现精神差、免疫力下降等不适反应,多表现入睡困难或者浅睡易醒。同时较差的睡眠质量影响血压稳定性,可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使老年患者体质逐渐降低,影响正常治疗[1]。为提升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笔者分析和调查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因素,对相关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4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观察组与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主要针对入组患者睡眠不足的情况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措施。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老年科一般护理常规、老年科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以及具体疾病护理程序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刚进入新的环境,常伴有陌生感,不能很快适应,并且对医院产生恐慌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态度亲切,定时与老年人沟通,尊重老人,使老人真正理解工作人员表达的意思,消除老年人心中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掌握老年患者思想动态,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教育与知识讲解:老年患者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对心血管疾病不能正确面对,常带有思想误区,而且不了解疾病诱发原因和具体注意事项。因此,应待患者入院后,详细对其进行知识普及,耐心讲解,详细回答患者问题,解除其疑虑,使其心理安稳,负担轻,助于睡眠质量提升。 ③环境干预:老年患者睡眠差,对周围环境要求较高。首先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使患者尽快熟悉和适应。重要的是保证环境卫生,无噪音,周围噪声分贝控制在60分贝以下。尤其夜间,保证病房无灯光干扰,护士值班期间避免个别人员制造不必要的声音。其次了解并解决患者所反映的问题,如对于因隔壁床铺患者鼾声过重影响睡眠者,可适当调动房间。尽量将护理治疗工作安排在白天完成,必须夜间进行时,需提前告知患者,以免突然吵醒,导致入睡困难。④行为干预:根据患者需求和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定时起床和安排入睡。尽量减少患者白天睡眠时间,以免白天睡眠时间较多,夜间易醒难于入睡。同时纠正老年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可通过泡脚按摩放松自己,按时适当户外活动[2]。⑤提供辅助方法:对于睡眠质量仍然无法提升者,应采取一定措施,如进行放松训练、药膳治疗、催眠等方法进行改善和干预。因症状带来痛苦而影响睡眠者,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一定的干预,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治疗,及时改善症状。

1.3 疗效评定:护理干预实施2周后,以PSQI得分分别评价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2周的睡眠质量,并将 PSQI得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患者入院时P S Q I 得分分别为(8.5±2.4)分和(8.3±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1周后,前者得分为(7.3±1.4)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得分(8.1±1.2)分比较,明显降低(P<0.05);入院2周后,前者得分降为(6.2±1.5)分,低于对照组得分为(7.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高发病,诱发因素较多,其中睡眠质量是主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老年患者整体机体素质,同时可加重病情恶化危险,降低治疗效果。老年患者机体功能特殊,体能较差,器官敏感性明显下降,交感神经容易兴奋,情绪波动大,均可使睡眠质量降低的自身因素,睡眠不足,可导致患者心情烦躁,降低配合治疗主动性,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3]。良好睡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采取措施提升睡眠质量是患者本身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基本需求,具有一定必要性。医院环境较复杂,人流量较大,声音嘈杂,夜间也有多种突发情况,影响患者心情,不易入睡。在陌生环境中,老年患者需较长时间适应,可明显延长入睡时间。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甚至夜间发病率较高,均可加重患者自身痛苦,不易入睡[4]。另外老年者体力差,尤其男性多伴有前列腺疾病,夜尿次数多,并且服用的药物对睡眠也有一定影响。较差的睡眠质量导致患者白天精神状态较差,烦躁易怒,降低整体生活质量。有学者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结果显示心理焦虑恐惧和对环境不适感在影响睡眠质量因素中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疾病自身因素干扰睡眠[5-6]。另外,老年人过分担心住院费用过多,不愿住院,产生焦虑等状态,也加重精神负担。针对以上因素,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失眠比例,本研究中,观察组入院后1周PSQI得分就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2周后PSQI得分降低幅度再次增加,可见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明显,可满足患者一定需求。本结果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所得相似。因此,从心理、环境、知识讲解、辅助睡眠等角度入手,实施护理干预工作,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得到患者以及医护人员认可,应进一步提倡实施。

4 参考文献

[1] 袁琼湘,张 雷,谢沙萱.住院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6(2):21.

[2] 阎 萍.心内科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与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0,9(18):338.

[3] 刘玉兰.浅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护理实验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46.

[4] 刘熔雪,江小燕,何莲瑛.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35.

[5] 曹 媛.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53.

[6] 侯连玉.某医院住院老年患者睡眠状况及护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2,11(1):82.

[收稿日期:2013-11-31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