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2-08 浏览次数:526次
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邵彦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眼科,辽宁 大连 116027 【摘要】 目的 观察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植入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multifocal,Tecnis MF)患者24例(46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ensar)患者23例(45眼)进行研究。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非矫正远、近视力,矫正后的远、近视力,脱镜情况,暗光下非矫正远、近视力,主观眩晕感和畏光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非矫正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后的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cnis MF组脱镜率为87.5%,Sensar组为21.74%。两组暗光下裸眼远、近视力有差异,而主观眩晕感和畏光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cnis MF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证广泛,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非矫正近视力,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性视力。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多焦点 非球面 单焦点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近几年,随着患者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日渐关注,其对术后脱镜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我们对47例分别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以进一步观察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术后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47例(91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两组。Tecnis组:共24例(46眼),男18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52.6±10.2)岁;Sensar组:共23例(45眼),男13例,女10例,年龄16~75岁,平均(55.8±8.6)岁。其中,Tecnis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例(2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例(14眼),先天障患者4例(8眼),眼外伤患者1例(1眼);Sensar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例(29眼),糖尿病性白内障8例(16眼)。术前所有患者均经检眼镜检查排除高血压性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部患者均排除角膜病、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影响视力的疾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均<1.5 D;眼轴均﹤27 mm;视觉电生理检查、眼压测量及B超检查均正常。术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使用AMO公司的SOVEREIGN超声乳化仪在表麻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出残余皮质后,囊袋内注入黏弹剂,使用推注器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Tecnis组先天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Ⅰ期植入睫状沟,Sensar组均Ⅰ期植入囊袋内。吸出前房内的黏弹剂,水化封闭切口,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单眼包扎。手术均顺利,术中无一例破囊。术后常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20 d。 1.3 IOL的选择 Tecnis组植入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MF,AMO公司),Sensar组植入普通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ensar,AMO公司)。 1.4 检查项目 1.4.1 视力 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两组术后3个月的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非矫正近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t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est 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BCNVA)。 1.4.2 脱镜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脱镜生活情况。 1.4.3 暗光下非矫正远、近视力 当环境照明设定在约45 cd/m2时,测患者的非矫正远、近视力。 1.4.4 主观眩目和畏光感 术后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眩目和畏光感的调查:0—无眩目和畏光;1—轻度的眩目和畏光,即看物体时偶尔出现光晕而视物不清,光线强时睁眼困难,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学习;2—中度的眩目和畏光,即看物体时经常出现光晕而视物不清,光线强时无法睁开眼睛,适应一段时间后症状可缓解;3—严重的眩目和畏光,即因光晕而视物不清,怕光、流泪,白天外出需戴墨镜,出现眼睛酸痛,头痛,易疲劳,阅读吃力,降低阅读效率等不适症状且无法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2 结果 两组病例中均有部分患者晶状体核比较硬,术后第1天角膜内皮有不同程度的水肿,3~5 d消退。 2.1 视力情况 术后3个月,Tecnis MF组及Sensar组平均UCDVA、BCDVA、UCNVA、BCNVA见表1。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UCDVA、BCDVA、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UCN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6,P<0.05)。 Tecnis MF组内比较:①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例:Ⅰ期囊袋内植入患者3例,术后UCDVA为1.2,UCNVA为1.2;Ⅱ期睫状沟内植入患者1例,术后UCDVA为0.8,UCNVA为1.2。②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例:术后UCDVA、UCNVA均为1.0。③左眼高度近视植入Sensar,右眼植入Tecnis MF患者1例:术后1个月,患者自述能够完全适应。左眼UCDVA为0.7,UCNVA为0.25;右眼UCDVA为1.0,UCNVA为1.0。 2.2 患者脱镜情况的比较 术后3个月,Tecnis MF组24例患者中有21例不需戴镜矫正,脱镜率为87.5%;Sensar组23例患者中有5例不需戴镜矫正,脱镜率为21.74%。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4,P=0.000)。 2.3 暗光下视力的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暗光下视力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主观眩目和畏光感的比较 术后3个月,Tecnis MF组有2例(3眼)患者自觉看物体时经常出现光晕而视物不清,光线强时无法睁开眼睛;Sensar组有3例(5眼)有类似症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问卷调查评分情况见表3。3 讨论 3.1 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对提高视觉质量的作用 人眼并非理想的光学系统。对于年轻人,角膜的正球面像差可以通过晶状体的负球面像差得到中和,因此眼的总球面像差处在较低的水平,人眼具有最佳的视功能。角膜在人的一生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晶状体的改变是视力和对比敏感度随着年龄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老视的出现,40岁以后,晶状体的球面像差逐渐转为正性,这就使眼的总球面像差增加,导致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的减 退[1]。传统的人工晶状体也具有正球面像差,但当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后,其视觉质量并不会较拥有透明晶状体的老年人有所提高[2]。如果植入的人工晶状体能够将眼的像差状态恢复到年轻人的水平,患者就可获得较高的对比敏感度和更好的视觉质量[3]。非球面的晶状体设计,正是为了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减少像差,提高对比敏感度而产生的[4]。本研究结果显示,Tecnis MF组暗光下的UCDVA与UCNVA明显优于Sensar组,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及对比敏感度。 3.2 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对提高功能性视力及脱镜率的作用 功能性视力是指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照明条件下看清楚东西的能力,其作用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安全性、方便性。良好的传统人工晶状体的视力+良好的低对比度(暗光)下的视力=良好的全境生活的视力[5]。在暗环境下,瞳孔散大(>4 mm),各级高阶像差和总的高阶像差均增加[6]。Tecnis MF人工晶状体的非球面设计中和了角膜的正球面像差,弥补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所带来的对比敏感度下降问题,减少夜晚眩光的发生,加上多焦点衍射环的设计,使患者视远、视近时均可以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物像,明显改善了老视状态,提高患者的脱镜率,满足了患者对脱镜生活的需要[7-8]。本研究结果显示,Tecnis MF组与Sensar组相比可以带来更好的UCNVA和暗光下视力(UCDVA、UCNVA),脱镜率为87.5%,远远高于Sensar组的21.74%。同时,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增加了非球面的设计,弥补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易引起夜间眩光的缺点。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Tecnis MF组夜晚的眩光感比较Sensa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 Tecnis MF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应证 通过对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的术中及术后观察,结果表明:Tecnis MF的适用年龄范围较广,10~76岁患者均适用。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Ⅰ期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效果较Ⅱ期植入更好,且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位置较稳固。对于眼外伤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且患者本人有较高的需求,可以考虑睫状沟内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视力。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左眼高度近视植入Sensar,右眼植入Tecnis MF,情况较为特殊,由于患者强烈要求,双眼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本例患者自述1个月后已能完全适应,且能获得较好的UCDVA(1.0)及UCNVA(0.8),Tecnis MF眼的UCNVA(0.8)明显优于Sensar眼的UCNVA(0.3)。 本次临床观察初步证实,在白内障手术后植入Tecnis MF人工晶状体适应证广泛,是安全、有效的,能够获得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和较高的术后脱镜率,可以长期应用于临床,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 Atchison DA. Design of aspheric intraocular lens[J]. Ophthalmic Physiol Optics,1991,11(2):137-146.[2] Glasser A, Campbell MCW. Presbyopia and the optical changes in the human crystalline lens with age[J]. Vision Res,1998,38(2):209-229.[3] Artal P, Guirao A, Berrio E, et al. Compensation of corneal aberrations by the internal optics in the human eye[J]. J Vis,2001,1(1):1-8.[4] Owsley C, Sekuler R, Siemsen D. Contrast sensitivity throughout adulthood[J]. Vision Res,1983,23(7):689-699.[5] 陈珊娜,洪荣照,郑丽梅,等. 多焦点折叠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3):176.[6] 马显力,刘奕志,周灵,等. 新型折叠多焦点人工晶体临床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8):617-619.[7] 梁皓,谭少健,唐彦慧,等. 双眼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远期视功能的研究[J]. 眼视光学杂志,2007,9(1):10-13.[8] Kamlesh, Dadeya S, Kaushik S. Contrast sensitivity and depth of focus with aspheric multifocal versus conventional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J]. Can J Ophthalmol,2001,36(4):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