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36例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767次

在老年患者当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很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而且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增加了复杂性,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治疗上的足够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57.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常规冠心病治疗,同时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患者的冠心病,以减轻患者心脏承受的负荷。为患者调试60 mg多巴酚丁胺,10 mg酚妥拉明,同时混合500 ml的葡萄糖溶液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1],1次/d。治疗期间患者保持呼吸通畅,给予吸氧及抗感染的保护措施,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平喘、化痰、调节电解质等。给予对照组患者15 mg的藻酸双酯钠、13 mg川芎嗪以及20 mg的肝素、25 mg的复方氨基酸进行药物治疗[2]。

1.3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间断咳嗽,为白色痰液并且容易咯出,心、肺功能在经过测试后达到了二级,肺部炎性反应大多被吸收,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已恢复;②有效:患者的咳嗽出现了持续性,痰液浓而黏不容易咯出,心肺功能一级,部分吸收肺部炎性反应;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都无改善,甚至有严重的恶化现象。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以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率比观察组要多,对照组患者在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以及陈旧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观察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18例患者显效者9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18例患者显效者4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61.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使得这种疾病逐渐成为了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它不仅是结合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的因素,导致了体内的红细胞大量增多,患者的冠状动脉的血流流动出现了缓慢的情况,增加了血黏滞度,因而就形成了血栓。在形成的过程中患者的中心肌细胞还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形成一种缺氧的状态,细胞缺氧的敏感度受到影响逐渐下降,耐受性增加[3]。在这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患病的实际情况,在采用抗感染、通气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上结合使用硝酸甘油等多种药物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扩张,不断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为患者减轻心脏所承受的负荷。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适当地选用一些利尿剂或是镇静剂等药物[4]。

本研究选取了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采用硝酸酯类药物,包括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等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无论在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发作上,还是在治疗的总有效率的比较上,都明显要好于采用复方氨基酸等药物治疗的效果。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要在单纯加强抗感染并进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要为患者加强综合性的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参考文献

[1]鲁忠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11(06):49.

[2]肖志华,李志润,张年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27例临床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06):67.

[3]赵云泉,吕宏,王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西部医学,2011,21(3):23.

[4]王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1(2):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