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27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李国保, 徐克勤, 张哲红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分析
外伤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1],多见于角膜穿孔伤、眼爆炸伤及眼挫伤等。若眼部条件允许,宜尽可能在修复眼部其他组织的同时施行白内障手术并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促进恢复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现将我院2002 年1 月至2004年12 月42 例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2 例均为单眼患者,右眼25 例,左眼17 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 年龄在6~60 岁。其中挫伤性白内障12例,穿孔伤性白内障28例,辐射性白内障2 例。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年;受伤48 h内就诊者按急诊立即手术,余按择期手术进行。
1.2 方法术前准备、麻醉及切口均与老年性白内障相同,不同的是需注意术前降低眼压,对于角膜或角巩膜有小的伤口或已缝合伤口的患者, 在娩出晶状体核及清除皮质时应采用冲洗法,即边冲边用注吸针头拨出晶状体核,禁用挤压娩出法。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者, 若虹膜广泛后粘连,则小心分离粘连,避免损伤晶状体囊,必要时用球内剪剪开以免除钝性分离带来的损伤。并根据晶状体囊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如后囊破口<6 mm,则慎重选择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6 mm者行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2 结果
术中所见穿孔伤中晶状体前囊破裂21 例;后囊破裂9 例;6例晶状体后囊的穿破伤口均被机化膜封闭。术后矫正视力≥1.0者8例,0.5~0.9者12例,≤0.4者22 例。术后并发症:18 例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10例瞳孔已形成纤维膜,16 例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9 例,瞳孔夹持2 例,后囊浑浊7 例,继发性青光眼2 例。
3 讨论
外伤性白内障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的常见致盲眼病, 多单眼发病, 常伴有眼部复合损伤, 病情复杂, 预后较差。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外伤性白内障常规的治疗方法, 不但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 且能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早期手术可以避免或减少许多晚期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钝挫伤所致的白内障伴有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损伤, 应待眼部损伤稳定后行白内障手术,最佳手术时间为伤后1~2 周, 最迟不超过伤后1个月,应尽可能采用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多存在眼部损伤,儿童、青壮年多为软性白内障, 可选择小切口, 以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的散光。术中一旦发现后囊膜破裂, 应及时使用粘弹剂堵塞, 同时控制灌注压, 以免玻璃体前移而使后囊裂膜口扩大, 减少玻璃体脱出, 以利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眼球穿孔伤常导致后囊破裂,若破口小,仍可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若后囊破口大于6 mm,但前囊破口小,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前后囊均缺如者则选用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脱出的玻璃体应妥善处理,术中必须彻底剪断前房内玻璃体与后部玻璃体的联系, 恢复圆瞳孔, 减少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的发生。眼球损伤严重、视功能无法建立、晶状体破损者,为预防过敏性葡萄膜炎及继发青光眼只行白内障摘出[3]。对各种原因不能植入人工晶状体但仍有部分视功能者,尽可能配戴合适眼镜矫正以恢复有用视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的虹膜广泛粘连或缺损、房角粘连、玻璃体高度浑浊及眼底损伤而严重影响视功能者,不宜行人工晶状体植入。儿童外伤引起者待炎症反应静止后尽早手术,术后积极抗炎,当反应消退后,早日进行弱视训练[4]。
[参 考 文 献]
[1]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617-1 6201.
[2] 胡立中.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1993,29(5):299-230.
[3] 许 玲.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并发症关系探讨[J].郧阳医学院学报,1999,(18)4:221-222.
[4] 云 波,施玉英,柴 洁.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特点及疗效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7):453.
(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