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39例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25次

作者:王班伟,黄燕

【摘要】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3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显微镜下直视外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纠正视力、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硅压带位置均正确。随访2~24月(平均14.3月),3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第2次手术后复位,1例患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复位。34例患者视力提高,4例视力与术前相同,1例患者视力低于术前。最佳纠正视力≥0.3者15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5例,巩膜穿透3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和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显微镜;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

  外路手术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方法,由直接或间接眼底镜进行裂孔定位,由于直接或间接眼底镜不能严格消毒,往返多次使用有导致潜在感染的可能[1]。另外,间接眼底镜的成像是倒像,这使术中的裂孔定位极不方便[2]。为此,我们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9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9例,男23例(23眼),女16例(16眼),年龄37~74岁,平均50.3岁。根据美国视网膜学会命名委员会的分级标准,本组属B级24例,C级15例。视网膜裂孔1~6个不等,平均2.3个;赤道周围裂孔33例,赤道后裂孔5例,黄斑裂洞1例。

    1.2  方法

    术前检查视力、测眼压,用裂隙灯、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然后绘画视网膜图,估计裂孔的位置,设计手术方案。

    根据术前定位,首先预置环扎带及硅压块或单纯预置硅压块,安置显微镜,在显微镜的照明下,暴露放液区的巩膜,用电凝放液针垂直穿透巩膜放液,接着由手术助手暴露视网膜裂孔区巩膜,手术者手持冷冻头置于硅压带下顶压巩膜,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裂孔,并实施裂孔旁冷冻,当视网膜变白时立即停止冷冻,冷冻的数量取决于视网膜裂孔的大小。最后用镊子顶压硅压块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如果位置不正确即做适当的调整;如果位置正确即可结束手术,如有需要我们还进行了玻璃体腔注气。

    1.3  结果的观察及评价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视网膜复位情况,随访2~24 (平均14.3) 个月。(1)术后早期瞳孔区渗出膜分级。0级:无膜形成;Ⅰ级:瞳孔缘有纤维素样渗出膜;Ⅱ级:瞳孔区渗出膜呈网状;Ⅲ级:瞳孔区渗出膜致密。(2)术后冻区反分为5级。0级:无任何反应;Ⅰ级:色素沉着;Ⅱ级:冷凝区混杂色素沉着和脱失;Ⅲ级:冷凝区色素完全脱失,呈瓷白色;Ⅳ级:冷凝区视网膜前膜形成。如冷凝区出现两种以上反应,以较重反应进行统计。0级为冷凝不足,Ⅰ~Ⅱ级为冷凝良好,Ⅲ级为冷凝稍过,Ⅳ级为冷凝并发症。(3) 术后玻璃体反应导致玻璃体混浊的分度。重度:眼底不能窥见或仅可见红色反光;中度:眼底仅可见部分血管及视乳头;轻度:眼底像稍模糊。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环扎及硅压术,术中放液12例,角巩缘后4 mm行眼内注射过滤空气或C3F8气体,均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并冷冻裂孔及观察硅压情况。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冷冻头的顶压可清晰地观察视网膜的情况,轻度屈光间质浑浊并不影响观察效果。巩膜冷冻时1例眼压长升高,直视裂孔欠佳,经前房穿刺放出少许房水降低眼压后手术顺利进行。本组34例行裂孔旁冷冻一圈,另外5例巨大裂孔患者行裂孔旁冷冻3圈。其中30例硅压位置正确,9例患者经适当调整硅压物后位置正确。7例低眼压者注入过滤空气,6例并发黄斑区裂洞或后极裂孔则注入C3F8气体,平均注入0.4~0.5 mL气体至玻璃体腔。本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9 min。

2.2  手术结果

    3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第2次手术后复位,另1例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复位,术后检查所有患者的硅压位置均正确。34例患者的视力提高,4例视力同术前,1例患者视力较术前低。术后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P<0.01),见表1。表1  术前术后的视力比较(略)

    2.3  并发症

    3例患者缝合巩膜时穿透巩膜,但未引起医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患者在视网膜放液时视网膜下出血,经冷凝及硅压后术后封闭;5例患者因眼内注气导致眼内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正常;1例患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经药物及激素抗炎后1周内治愈。术后瞳孔区Ⅰ级渗出物2例,Ⅱ级渗出物2例,术后第3天吸收。冷凝反应:Ⅰ组24眼,Ⅱ级15眼,无0级、Ⅲ级和Ⅳ级反应。术后玻璃体轻度混浊30例,中度混浊9例,经药物治疗后均在1周内恢复。

    3  讨论

    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是通过硅压、冷凝、放液及眼内注气方法以达到封闭裂孔及视网膜的复位,在以往的手术中,我们采用间接眼后手术来寻找裂孔及行巩膜外冷凝,但间接眼底镜裂孔定位手术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它的放大倍数较小,不易发现细小病变,术中需反复取戴,对手术区有污染的危险。为此,我们对3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该手术的最大优点是手术者不用借助其他接触镜即可观察眼底,经冷凝头的顶压外巩膜就可较好地观察锯齿缘后的视网膜情况,也便于观察裂孔;而且显微镜的成像为正像,放大倍数后,可发现术前不容易找到的微小裂孔[3]。在显微镜直视下,尚可清晰地观察放液区,有利于避开巩膜血管,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实施该手术时,术者可一手用镊子调整眼球位置,另一手可持冷冻头顶压巩膜,这种法便于术者实施冷冻及检查硅压的情况,准确而迅速。另外,手术助手可通过显微镜同时观察眼底情况,这对助手协助术者手术是十分重要的。

    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我们并未发现显微镜下操作引起特殊并发症,所有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后均治愈。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层医院中,配备间接眼底镜的单位不多,而且手术医师熟练掌握有一定难度,而显微镜却是一般基层医院都具有的设备,因而能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定位裂孔,观察视网膜的情况是一种简易而且方便的方法。综上所述,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601603.

  [2]魏文斌. 双目间接眼底镜的临床应用[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135.

  [3]刘文,李春芳,黄素英,等.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底杂志,2004,20(6):36937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