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高度近视儿童弱视2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593次

作者:陈金桃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屈光不正是造成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5例高度近视造成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儿童为2001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眼科视光门诊接诊的病例,男15例,女10例;双眼18例,单眼7例,共43眼。年龄最大12岁,最小3岁,平均6.6岁。其中单纯性近视24眼,单纯性近视散光4眼,复合性近视散光15眼。

  1.2  检查方法  远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近视力检查采用标准近视力表。全部患儿予以充分散瞳后,用TOPCON电脑验光仪(RM-8000型)、带状光检影镜及NIDEX全自动综合验光(RT-2100型)验光并检查双眼注视性质、眼位及眼底。散瞳药物的选择根据年龄而定,10岁以下(包含10岁)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每日3次,连续3天,第4天进行屈光检查,3周后复诊根据检查结果配镜;10岁以上用美多丽滴眼液散瞳,10min滴1次,共3次,待瞳孔散大睫状肌充分麻痹后予以屈光检查,次日复查根据检查结果配镜。

  1.3  治疗  采用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包括:弱视训练仪、穿串珠、描画等精细目力训练)结合常规遮盖疗法等治疗方法。1个疗程为20天,每个疗程均复查矫正远视力1次。3~6个月后散瞳验光1次,及时调整镜片度数。疗程6个月~3年不等。

  1.4  评价标准  弱视评价标准[1]:矫正视力达0.6~0.8为轻度弱视;0.2~0.5为中度弱视;≤0.1为重度弱视。疗效标准采用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2]来评价。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仅提高1行者;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者;基本痊愈:视力恢复到0.9或以上者;痊愈:经过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

  2  结果

 (1)25例儿童中以单纯近视(占55.8%)和复性近视散光(占34.9%)多见,单纯近视散光较少(占9.3%)。年龄在4~6岁为主(占54.5%),见表1。表1  25例儿童年龄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本组25例的患眼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与文献报道相符。治疗前屈光度以6~8D最多,视力大部分在0.05~0.2,治疗后屈光度为6~10D左右。(2)经过1~3年的治疗,25例儿童屈光度与视力有不同程度变化,见表2。表2  治疗前后视力与屈光度的变化

  3  讨论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导致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一般物理检查眼球及其后部结构无器质性病变。由于近视造成弱视较少见,高度近视造成的弱视更为少见。本组25例儿童经过1~3年的治疗观察,视力有部分提高,但无一例视力达到正常,说明由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引起的弱视的治疗效果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治疗时期错失,3~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难治性弱视发生。(2)儿童近视眼近视度数每年加深[3]。(3)近视度数愈高,眼部病理变化愈明显,高度近视特别是超高度近视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色素上皮细胞减少或消失,同时伴有杆状和圆锥细胞的消失[4]。这些病理变化不但对提高视力困难而且可能使视力下降,对于高度近视性弱视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弱视的范畴。这些病变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疗效差。基于本文病例较少且观察年限短,有关高度近视造成的弱视治疗效果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幼生,廖瑞瑞.现代眼视光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12.

  2  中华眼科协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会议.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3  李凤云,刘双珍,谭星平,等.儿童少年近视眼的屈光演变.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2,10(3):130.

    4  徐广第.眼屈光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5,55.

  作者单位: 318000 浙江台州,台州市立医院眼科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