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23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白宁艳,徐 浩,刘雪莲,周 杰 作者单位:562400 贵州,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1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防方法。结果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1.86%,糖尿病、眼部合并症、早期过度用眼为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结论 自身免疫反应和术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眼药用量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术中尽量清除皮质、术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眼药的使用是降低其术后发生的关键,如能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迟发性葡萄膜炎
Clinical analysis of 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BAI Ning-yan,XU Hao,LIU Xue-lian,et al.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Qianxinan Division People’s Hospital,Qianxinan 562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the method of therapy of 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ethods 17 cases(18 eyes)with 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onset time,clinical characteristic,therapy and prevention were studi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uveitis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as 1.86%.Corticosteriod therapy was sensitive.Conclusion Autoimmunity reaction and insufficiency of antibiotics and corticosteroid were the main cause of delayed uveitis.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uveitis will decrease if the cortex residue is eliminated in the operation and the antibiotics and corticosteroid are used efficiently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intraocular lens;implantation;delayed uveitis
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如何防治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已成为眼科学者们的重要研究课题。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该手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视力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现将我院最近一年来17例(1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各类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002例(1228眼),其中大型突击手术591例(698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17例(18眼),发病率为1.47%;其中大型突击手术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14例(15眼),占2.15%;常规手术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3例(3眼),占0.57%;男11例(11眼),女6例(7眼);年龄23~82岁,平均61.8岁;老年性白内障5眼,糖尿病性白内障13眼。
1.2 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均由白内障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789例(957眼)常规做透明角膜或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13例(271眼)采用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眼恢复过程良好,角膜透明或轻度水肿,房水闪辉(+-~++),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术后3天视力0.4~1.2。
1.3 术后用药 术毕常规涂典必殊眼膏,术后第1天开始常规给予典必殊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持续2周。同时口服先锋Ⅳ胶囊0.25,4次/d,连续用3~5次。部分大型突击手术的病人由于经济原因术后滴用国产抗生素滴眼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
1.4 发病特点及处理 本组17例(18眼)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发病最早的是术后9天,最晚的是术后51天,平均20.22天。18眼在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患眼疼痛、发胀、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呈急性葡萄膜炎表现:眼睑痉挛、结膜混合充血、房水闪辉(++~+++),晶体表面纤维渗出膜沉积,虹膜后黏连,瞳孔小而不规则。重症病例眼部超声:玻璃体内炎症性混浊。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部及全身治疗。眼部热敷2~3次/d,口服消炎痛25 mg,3次/d,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点眼2~3次/d,部分瞳孔难以活动的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2~3次/d,典必殊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4~5次/d。球结膜下注射或球周注射妥布霉素2万u和地塞米松2.5 mg,1次/d或隔天1次。全部患眼葡萄膜炎症均在4~15天内消退,人工晶体前膜完全吸收,视力恢复到发病前状态。
3 讨论
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作为一种严重术后并发症已经引起眼科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其发病率为0.65%~7.5%,多数在2.4%~2.8%,术后2~8周为高发时期[1~3]。本组发病率为1.47%,发病最早的是手术后9天,最晚的是手术后51天,平均为手术后20.22天。此结果与相关报道接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1)可能是晶状体残余皮质术后缓慢释放到房水中,在房水中形成可溶性抗原后,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异物反应破坏血-房水屏障而与进入眼内的抗体相结合,形成一种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当这种抗原抗体复合物达到一定浓度量时,同时又由于机体对识别晶状体蛋白为自身蛋白的功能紊乱时,即诱发葡萄膜炎[4]。(2)眼组织有抗炎性,如晶状体有囊,无血管或淋巴,在正常时晶状体虽有抗原性,一般不会引起反应,但晶状体囊破裂、大量晶状体皮质逸出,机体对此丧失耐受性,在某些个体则发生葡萄膜炎。(3)人工晶状体诱发:Wolter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引起宿主对此异物的排斥反应的变化过程解释为最终导致植入人工晶状体被患眼接受的有限的排斥反应过程。有报道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最后摘除人工晶状体后葡萄膜炎再没有发作[5]。本组病例中大型突击手术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14例(15眼),占2.15%;常规手术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3例(3眼),占0.57%;大型突击手术中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病例,13眼行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术后散瞳后发现少量的晶状体皮质与囊袋黏连未被清除。8眼因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少许玻璃体脱出,皮质未彻底清除。此结果与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
本组17例(18眼)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中有13眼合并糖尿病。Krupsky和魏文斌等报道纤维素性渗出糖尿病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有显著差异,认为与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自身免疫功能障碍以及术前已存在眼内血-房水屏障异常有关。手术创伤、人工晶状体等异物刺激更加重了眼组织损伤,这些可能就是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免疫学基础。所以,可以认为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的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是导致本病产生的影响因素。此外,术后早期劳累和过度用眼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
在迟发性葡萄膜炎的防治方面,我们认为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其次治疗要及时、足量,本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只要诊断处理及时,一般预后良好。本组所有病例均在局部热敷、活动瞳孔,典必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球结膜下注射或球周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等积极治疗下控制了病情,视力恢复到发病前状态。总之,自身免疫反应和术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眼药用量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术中尽量清除皮质、术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眼药的使用是降低其术后发生的关键,如能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1 李越红,郭晓萍.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及影响因素.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4):296-298.
2 刘金星,陈国岭,陈玉浩.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1):40-41.
3 张建华,盖秀华,刘卫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10):778-780.
4 谢立信,董晓光,杨雪萍,等.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附8例报告).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2):123-124.
5 宁文捷,王文清,戴友林,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治疗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4,12(4):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