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34次
作者:陈彬彬,田虹,滕嘉微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时,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60岁以上老年白内障患者600例分别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及术后进行角膜内皮照相并分析其形态及量化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在密度、形态上均有改变、变异增大。结论 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手术产生的损伤敏感,术前应将角膜内皮细胞镜作为常规检查,术中应避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老年;角膜内皮细胞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自1976年首例晶体乳化术以来,眼科学者越来越重视此种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老年白内障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降低、细胞功能下降;超乳术中不可避免的会对角膜内皮造成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大量丢失可导致角膜变性和大疱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造成术眼视力丧失,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检出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下降时,能否进行超声乳化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0~2007年共对1056例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0例(650眼),其平均年龄为65.5岁。术前视力从光感~0.3,排除有其他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眼病,如角膜内皮影响不良。
1.2 角膜内皮细胞测定方法 采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SP-2000P,对61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在超乳术前行角膜内皮中央区照相,并采用配套的计算机分析系统DELL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测得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在2088.3~2936.2个/mm2的正常范围内,细胞形态成规则的六角形。术后3个月再次对患者角膜内皮照相,计算出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与超乳术前做对比。
1.3 手术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泪道冲洗,术眼结膜囊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前2 h以美多丽(0.5%托吡卡胺)充分散瞳。做巩膜隧道3.5 mm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后,晶体前囊膜撕囊术,水分离晶体核,使用美国LEGACY2000超声乳化机,将混浊变硬的晶体粉碎成乳状,通过灌注抽吸系统抽洗干净,再植入人工晶体以恢复视力。
2 结果
2.1 术后角膜内皮情况 手术后3个月再次对患者术眼进行角膜内皮照相,测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1889.2~2638.6范围内,密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细胞形态也出现改变,可见内皮细胞大小不均,部分细胞失去规则的六角形布局,出现多形化改变,细胞间暗区增多,变异增大。
2.2 术后角膜情况 术后第一天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136眼,一般5天内消退,追踪观察未发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而出现大疱性角膜炎。
2.3 术后视力 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568眼,≥1.0者312眼,部分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欠佳,是因为术前合并有眼底病、玻璃体混浊等其他眼病。
3 讨论
3.1 角膜内皮细胞的特点 角膜内皮细胞是紧贴于角膜后弹力层后面的一层六角形细胞,起着营养角膜和维持角膜通透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它也很脆弱,一旦发生严重的角膜病变或术中操作不当,都可对其造成损伤,损伤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再生能力极弱。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 老年白内障患者内皮细胞密度比年轻人相对少,晶体核硬度高,超乳术中需要的超声能量大、超声时间长且眼内灌注液量也多,这势必增加角膜内皮细胞的丧失。超乳手术损伤了角膜内皮后,部分内皮细胞受损死亡,部分发生移行扩大、重排,覆盖创面,此时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较术前减少、平均细胞面积增大,一旦残留的内皮细胞密度低于500个/mm2不足以覆盖创面,内皮的屏障功能即被破坏,便会产生大疱性角膜炎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效果,给老年患者带来痛苦。由于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敏感,所以老年白内障患者一定要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常规做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判断其术后代偿能力,如果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780个/mm2,则不主张做超乳手术,这样会有效防止因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或损伤而造成的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及复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