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角膜曲率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09-08-20  浏览次数:774次

  作者:许燕玉,范军华,李学喜    作者单位:(362000)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中心

  【摘要】目的:研究角膜曲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从443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629眼,其中男369眼,女260眼,年龄4~89岁,用同一曲率仪测量每例患者的角膜曲率,测3次取平均值,得出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轴向,对角膜散光轴与年龄的关系、男女间平均角膜曲率及男女间平均角膜散光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角膜散光轴向有从顺规性向逆规性转变的趋势(P<0.01)。男女大小两条径线的平均角膜曲率,女性均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男女患者平均角膜散光值进行比较,女性也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曲率与年龄及性别有相关性。

  【关键词】  角膜曲率 年龄 性别

  0 引言

  角膜是人眼最重要的屈光介质,屈光力约占眼球总屈光力的73%,其组织结构具有独特的几何与生物力学结构,其屈光状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2],不同年龄及性别对角膜屈光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既往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相差较大,为此我们对角膜屈光状态与年龄及性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们统计了近6mo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43例629眼,其中男369眼,女260眼,年龄4~89岁。以上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常规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等,并已排除翼状胬肉、青光眼、角膜疾病、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外伤及曾行眼部手术的患者。

  1.2方法

  使用SHINNIPPON SRK9000 AutoRefkeratometer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3次,得出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轴向,取平均值。本文将K1,K2分别定义为最小和最大角膜屈光力径线上的角膜曲率,K=(K1+K2)/2定义为平均角膜曲率,K2轴向定义为角膜散光轴向,DC=K2K1定义为角膜散光值。我们按照子午线定位分类法[2]对散光状态进行分类。顺规性散光(with the rule,WR)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垂直位(±30°),即120°~60°范围;逆规性散光(against the rule,AR)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水平位(±30°),即150°~30°范围;斜轴散光(oblique astigmatism)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30°~60°之间或是120°~150°之间。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结果

  2.1 角膜散光轴向与年龄的关系

  从443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629眼进行该项研究分析,按年龄的大小将受检者分成8小组(表1),计算出顺规性散光、逆规性散光、斜轴散光在各组中所占比例。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χ2=181.45,P<0.01,表明WR及AR各组间所占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顺规性散光所占比例大致呈递减趋势,从≤10岁年龄组占100.00%降到>7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的24.00%;而逆规性散光则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所占比例从0升至52.00%,斜轴散光所占比例无明显规律。表1角膜散光轴向与年龄的关系(略)

  2.2 男女平均角膜曲率测量值的比较

  从434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613眼进行该项研究分析,其中男365眼,女248眼,分别计算出男、女患者K1,K2的平均值(表2),经t检验,男、女患者的K1比较,t1=7.86,P=0.000,K2比较,t2=8.66,P=0.000,说明女性患者K1,K2的平均值均大于男性患者,这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男女平均角膜曲率测量值的比较(略)

  2.3男女平均角膜散光值(DC)的比较

  从434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606眼进行该项研究分析,其中男368眼,女238眼,根据DC=K2K1,分别算出男、女性患者的DC值(表3),经过t检验,得出t =2.327,P=0.020,表明女性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值大于男性患者,这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平均角膜散光值与性别的关系(略)

  3讨论

  人眼具有复杂的光学系统,严格意义上,即使正常生理状态,眼球各屈光成分在每条径线上的屈光力也不尽相同,因此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只完全没有散光的眼睛。而眼散光的主要来源为角膜、晶状体。角膜是眼屈光系统的重要光学折射面,其屈光力占整个眼屈光系统的76%,故角膜表面的细微变化可直接影响视力。所以角膜散光变化为眼散光变化的主要因素[3,4]。角膜曲率计可以较准确地测量角膜散光。本文采用SHINNIPPON SRK9000 AutoRefkeratometer角膜曲率计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角膜散光轴向随年龄的增长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转变。这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同,也为本文所证实,但有不同的观点。有作者认为是由于年龄增加改变了散光轴向,且认为轴向的改变是晶状体而不是角膜不断变化的结果[5],另有学者认为人的生命过程中角膜形状有从横向扁球形向纵向扁球形演变的趋势,是导致顺规性散光转变为逆规性散光的原因[6]。综合既往的文献报道及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角膜散光轴向随年龄的增长发生转变的原因可能为:(1)眼睑压迫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睑逐渐松弛、眼眶组织及眶脂逐渐萎缩致眼球后退,使眼睑对角膜上下方的压迫减少,即减少了对角膜垂直径线的压迫,使角膜垂直方向的屈光力减少。(2)老年人由于组织水分减少,巩膜稍变薄,硬度增加,伸展性减少[7],使角膜在垂直径线上的弯曲度减少,致角膜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3)人眼球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外直肌对角膜水平径线上的牵引时间远大于其他肌肉对角膜垂直径线上的牵引,导致角膜水平子午线屈光力增加。关于性别与角膜曲率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患者K1,K2平均值均大于男性患者,既往相关报道较少。有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男性患者的角膜曲率高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低中度近视组中男、女性患者的角膜曲率无显著性差异[8]。本文的研究对象与上述报道的有所不同,不仅包括了近视患者,还包括视力正常患者、白内障患者等,范围广。本文的研究结果似乎更符合男女性角膜的解剖生理特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眼球直径略小于男性,角膜也相对小于男性,成年男性角膜横径平均直径为11.04mm,女性为10.05mm,竖径平均值男性为10.13mm,女性为10.08mm[9],因此女性的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会相对小于男性,角膜曲率则会相对大于男性。这也可能是既往研究中发现女性近视发生率多于男性[10]的原因之一。关于性别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我们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大于男性患者,尚未发现既往有相同的研究结论。女性角膜曲率相对大于男性,因此女性角膜的细微变化可导致各径线上角膜屈光力相对更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女性角膜散光大于男性。角膜散光长期存在会造成模糊的影像信号, 使眼对聚焦信号的敏感性下降, 而这种敏感性的下降可导致眼的调节功能不足、低下, 使视网膜成像模糊, 这种误差信号可引起眼球代偿性伸长, 从而导致近视的发展[11,12]。这可能就是既往研究发现女性近视发生率多于男性一个原因。另有研究认为较高度的散光眼向近视化的发展程度越大[5]。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测量角膜曲率,了解角膜曲率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对以下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1)有助于屈光手术设计,特别是对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及缝线的松紧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表明,角膜散光轴向随年龄的增长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转变,因此,随着年龄的变化,手术切口位置或缝线松紧亦应做相应改变。对于年轻人手术切口应尽量选择于垂直径线上,并尽量不要缝得太紧,而老年人则相反。如对老年人行超声乳化术时选择透明角膜颞侧切口使角膜水平径线上的弯曲度减少,且操作方便,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最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良好[13]。 (2)可用于早期预防近视眼的发生,由于角膜散光可能对近视眼的发生起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女性患者的平均角膜曲率及散光均大于男性患者,所以教育女性患者应该更加注意眼的保养及屈光不正的矫正。(3)用于指导配镜,低度数未矫正的散光对视力影响程度较小,而高度未矫正的散光除会继发近距离的视疲劳外,还会引起远近视力的下降[2]。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值大于男性患者,这提醒医务工作者在验光配镜时应更注重女性患者的散光矫正,从而提高女性患者的视力。

【参考文献】   1杨培增,陈家祺,葛坚,等.眼科学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888

  2瞿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105107

  3张葵,李志辉,陆文秀.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测量散光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8450

  4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852594

  5杨素红,任华明,甘晓玲.眼散光与屈光变化的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8):602

  6李凤鸣.中华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9

  7李秋明,郑广瑛.眼科应用解剖学.第2版.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37

  8丁哲.不同性别的角膜厚度、眼压、角膜曲率的关系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2223

  9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9

  10汪芳润.近视眼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03;39(6):381

  11 Gwiazda J, Grice K, Held R, et al. Astigmatism and the devel2 opment of myopia in children. Vison Res2000;40(8): 1019

  12 Chen F, Shi MG, Xu X.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rneal topography between emmetropia and myopia children. Chin J Opt Ophthalmol2000;2(1):4748

  13王骞,郑广英,周尚民,等.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眼科新进展2007;27(3):213214,21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