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4-05-15  浏览次数:853次

  随着环境因素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日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是CHD的危险因素[1]。C反应蛋白(C-reativeprotein,CRP)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炎症因子[2]。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可作为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的标志[3]。本文通过联合检测血清HCY、CRP和血浆D-D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97例,男性52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0±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3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39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6例,为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男性3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8±8)岁。所有病例均排除发病前和体检时已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血液病、肿瘤、结核、肝肾疾病等,并在近2周内未使用过避孕药、抗癫痫药、多巴胺类、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药物。

  1.2 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管,一管为枸橼酸钠抗凝血2mL,另一管为含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血3mL。

  1.3 检测方法 HCY和CRP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CY和CRP试剂盒检测;D-D用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狓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SAP、UAP、AMI3组HCY、CRP、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AMI3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涉及损伤、炎症和血栓形成。许多研究提示全身和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可促使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由斑块自身形态特征、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因子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HCY是一种含巯基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途径的一种中间产物,有研究显示,高HCY与血管疾病存在密切关系,HCY是一项新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5]。HCY引起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可能机制:(1)高HCY使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生物活性受抑制,促使氧自由基生成,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削弱高密度脂蛋白的保护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易发生收缩和血栓形成[6]。(2)HCY可诱导动脉平滑肌静止期细胞进入分裂期,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7]。(3)HCY能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激活凝血因子,使机体抗凝血功能下降,处于血栓前状态,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血栓形成[8]。CRP是一种主要在肝脏内合成的急性时相反映蛋白,体内CRP水平升高可能间接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炎性细胞因子激活、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在心血管疾病时,CRP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痉挛和不稳定斑块脱落,从而致血管闭塞、梗死形成[9-10]。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RP都有不同程度升高[11]。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既反映体内的纤溶性,又反映凝血活动。纤溶-凝血系统异常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动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就会有D-D产生。它的生成和增高表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增强。测定D-D对冠心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CY、CRP、D-D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UAP、AMI3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CY、CRP和D-D水平随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HCY、CRP和D-D水平越高,病情越重。综上所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HCY、CRP、D-D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常规测定3项指标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WangH,FanD,ZhangH,etal.SerumlevelofhomocysteineiscorrelatedtocarotidarteryatherosclerosisinChinesewithische-miestroke[J].NemolRes,2006,28(1):2530-2533.

  [2]阴彦龙.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4):591-594.

  [3]罗忠参.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0,22(1):122-123.

  [4]周华,李瑾,肖传实.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3):187-189.

  [5]MeerK,StainF,GuldenerC.Homocysteinemiaandeardiovascu-lardisease[J].AmJClinNulr,2001,73(8):992-993.

  [6]BisellipM,GuerzoniAR,GodoyMF,etal.Geneticpolymorphismsinvolvedinfolatemethylmalonicacidandfolateonplasmahomo-cysteineandriskofcoronaryarterydisease[J].ThrombThrom-bolysis,2009,13(2):201-204.

  [7]AkasakakK,AkasakakN,DiluozzoG,etal.Homocysteine38-de-pendentchemotaxisinbovineaorticsmoothmuscleceel[J].VascSurg,2007,41(3):517-522.

  [8]AuyeungKK,YipJG,SlowYL,etal.Folicacidhomocysteinein-ducedsuperoxiedanionproduction[J].CanPhysiolPhamacol,2006,84(1):141-147.

  [9]吴瑞杰,高峰燕.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J].实用心脑病杂志,2006,14(11):869-870.

  [10]张冬菊,李新.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2):226-226.

  [11]吕程,廖启洪.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J].血栓与止血学,2008,14(5):216-217.

  [12]FalsonAR,AleksicN,ParkE,etal.Prospectivestudyoffibrino-lyticfactorsandincidentcoronaryheartdisease[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1,21(4):611-617.

  (收稿日期:2013-11-0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