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1094次

  1 病历摘要

1.1 一般资料:患者23岁,孕1产0,因孕9月余,下腹部剧烈瘙痒4 d前来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月1日,预产期2012年10月8日,孕期产检数次无异常,4天前无明显诱因腹部痒,尤以夜间遇热后加重,影响睡眠,追问病史,患者无特殊病史,无职业因素,无接触化学物质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起,宫高34 cm,腹围104 cm,胎位ROA,胎心音148次/min,先露部为头,半固定,双下肢无浮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报告:BPD 9.6 cm, FL 7.1 cm,胎盘分级Ⅱ级,羊水平段 5.1 cm,S/D 2.1,RI 0.6,胎儿体重(3 356±421)g,NST 9分。皮肤科情况:下腹部及脐周见紫红色妊娠纹密集,在妊娠纹基础上可见丘疹,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约1~2 mm大小,荨麻疹样斑块,血痂,抓痕,水疱,局部浅表糜烂、渗出,其余部位皮肤未见皮损。化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肝、胆B 超、心电图、雌、孕激素、胆汁酸检测均在正常范围。 1.2 诊断:①孕38+3周,G1P0,ROA。②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 1.3 治疗: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滴,1次/d,扑尔敏4 mg口服,2 次/d,外用地塞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交替外擦,3 d后皮疹基本消退,5 d皮损全部消退。

2 讨论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简称Puppp,1979年由 Lawley 首先命名,是一种病因不明、与妊娠有关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皮肤病。有人认为与胎盘中免疫活性产物有关,也有人认为妊娠期出现的妊娠纹中结缔组织受到损伤,其产物导致皮损发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一些与免疫活性相关的产物如免疫球蛋白等沉积在血管和组织中引起免疫病理反应,使组织中的抗原活性增加,抗原性增强,从而引起机体发生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本病在孕期并不少见,但临床报道较少,作为一种独立疾病,其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病理改变及有价值的实验诊断项目。参照《中华妇产科学》及周克明的《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21例临床分析》[1-2]。下列几项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①多见初产妇。②常在妊娠36周后发病。③好发于妊娠纹部位,瘙痒剧烈,皮损呈多性改变。④皮损常先在腹壁及脐周出现,随后向躯干、四肢蔓延,手、足面部及黏膜很少受累。 ⑤孕妇患病不影响胎儿,分娩后可自然消退。临床上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疱疹样脓疱病:好发于妊娠晚期,可全身泛发,多发于皮肤皱褶处,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群聚、浅在性的小脓疱,可累及黏膜,轻度瘙痒,可伴全身症状,对母儿不利,可至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孕妇若长期高热,可衰竭而死,以后妊娠可再发。②妊娠痒疹:多见于经产妇,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上部、上臂,腹部两侧对称分布,丘疹呈圆形,粟粒大至绿豆大,顶端略扁平,周围有荨麻疹样红晕,皮损可自消,但反复、成批发生,瘙痒剧烈,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严重者可致死胎,再次妊娠可复发。③妊娠疱疹:是一种可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疹常出现在四肢、躯干、头、颜面,少累及黏膜,皮损呈多性改变,为红色荨麻疹样斑块,黄豆大或更大,后在红斑基底上出现丘疱疹,环状分布的水疱、大疱,瘙痒剧烈,不同阶段皮损反复发生,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大疱周围皮肤可见基膜带有补体C3呈线状沉积。④妊娠丘疹性皮炎:可发生于妊娠任何阶段,红色、暗红色米粒大丘疹泛发全身,瘙痒剧烈,持续至分娩,产后渐自行消退,再次妊娠可复发,可致死胎,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降低,组织病理无特异性。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除皮肤表现外,血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肝酶升高,可致早产、死胎、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

3 参考文献

[1] 周克明,施林林,刘厚芳,等.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 21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5):702.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04.

[收稿日期:2013-10-23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