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清热解毒及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58例

发表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910次

  作者:裴胜,孙艳平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以实证为主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患儿予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汤加减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结果治愈42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 %。结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中医药疗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等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血症”“肌衄”“斑毒”等范畴。热毒炽盛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热毒炽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溢脉外则是病之变化。故治疗首当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引血归经,使血循脉道而病愈。治疗上要把握病机的关键“热毒”才能提高疗效。

  1临床资料

  58例患儿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7岁;病程最短2 d,最长6月;发病前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41例,有药物、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史12例,原因不明的5例;单纯出血性皮疹38例(多位于下肢),伴有皮肤瘙痒46例,伴有关节肿痛20例,伴有荨麻疹13例,伴有阵发性腹痛、便血27例,有尿血者6例。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肾功能正常。

  2治疗方法

  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治则。基本方:鲜茅根15~30 g、鲜芦根15~30 g、青黛3~5 g、紫草10~15 g、牡丹皮3~10 g、赤芍10~30 g、大蓟15~30 g、小蓟15~30 g、藕节15~30 g、金银花炭10~30 g。随证加减:邪热在表,灼伤血络者酌加生石膏10~30 g、连翘6~10 g、薄荷3~6 g;毒邪伤里,瘀血阻络,伴有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酌加防己6~10 g、牛膝6~10 g、桑寄生10~15 g;腹痛阵作者酌加白芍10~30 g、甘草3~6 g、乌药6~10 g;便血者酌加仙鹤草10~15 g、侧柏炭10~15 g、三七粉1~3 g;邪郁下焦者加赤小豆10~15 g、莲须6~10 g、生山药10~15 g、豆豉6~10 g、芡实6~10 g。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脉细弱者合归脾汤加减。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2]。治愈:紫癜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好转: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

  3.2治疗效果

  治愈42例,占72.4 %;显效13例,占22.4 %;无效3例,占5.2 %;总有效率94.8 %。

  4讨论

  小儿气血未充,卫气柔弱,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积于皮下而形成紫癜。疾病迁延日久,导致诸虚。《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云:“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热毒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血瘀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也是此病反复发作的病因。本病以实证为主,多为内有伏热,兼感时邪而发病,邪热入血,迫血妄行,血不循经,热盛伤络,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其特点是发病较急,以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为其主症,可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治疗上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根本大法,选用自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汤,方中鲜茅根、鲜芦根性寒凉味甚甘,功效清血分之热,而养阴润燥,为主药。青黛、紫草、牡丹皮、赤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斑之用,大蓟、小蓟、藕节、金银花炭凉血止血、散瘀解毒。综观全方,清热与解毒并用,凉血止血与散瘀消斑兼顾,清解之中寓以养阴,凉血止血之中寓以散瘀消斑,从而达到促进本病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6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