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新兵冬训期间冻伤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2-02-15  浏览次数:658次

  作者:赵先会,韩友军  作者单位:1 210007 江苏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心门诊部2 江苏南京,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伪装团卫生队

  【摘要】目的探讨新兵入伍后在冬季训练时如何治疗和预防冻伤。方法 通过对冻伤程度的分析,制订各种治疗和预防方案,从而使新兵在冬训时有效避免冻伤。结果 在历年新兵新训期间,因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新兵在新训期间成功避免了冻伤。结论 新兵新训前充分认识冻伤带来的危害以及制订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关键词】 新兵;冬训;冻伤;防治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不论平时、战时、还是训练时均可发生冻伤,尤其是刚入伍的新兵在冬季训练时,由于饥饿、疲劳、野外作业或训练持续时间较久,以及夜间长途行军、御寒设备不足或鞋袜不适等。冻伤往往急剧增多,甚至成批发生,造成非战斗减员,对部队战斗力影响很大。

  1 冻伤的多发部位

  局部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例如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某部统计的后送冻伤伤员中,下肢冻伤占97.3%,上肢占2.7%,但平时与战时也略有不同,据某寒区部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耳鼻)。

  2 冻伤损伤范围的程度

  冻伤损伤范围和程度统一般分为3度:一度: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主要症状是刺痛、灼痛,一般能在短期内(约1周)痊愈。有时在数周或数月仍有局部出汗过多和冷感等后遗症状。二度:损伤达真皮层。有局部充血和水肿,复温后12~24h出现浆液性水疱形成。疱液多为橙黄色、透明,疱底呈鲜红色,局部疼痛较剧,但感觉迟钝,对针刺,冷、热感觉消失。如无并发感染,4~5天后水肿减轻,水疱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开始脱痂痊愈。三度:损伤达皮肤全层,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有显著的水肿和水疱,疱液多属血性,为鲜红色或咖啡色,疱底呈灰白色或污秽色。皮肤为青紫色、灰白色、苍白色甚至紫黑色,指(趾)甲床呈灰黑色。如无继发感染,局部变干、缩小,呈干性坏死,继发感染,则坏死组织产生恶臭分泌物,呈湿性坏死。

  3 冻伤的发病机制

  冻伤是由于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损害。凡人体受寒冷侵袭,引起局部血脉凝滞、皮肤肌肉损伤的疾患,均称为冻伤。本病多发于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在初冬和天气骤变时发病率较高。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窒滞,便成冻疮,及至皮肉烂溃。重者支节堕落。”在病因方面还做如下描述:“冻疮者……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肿,……亦有六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也就是说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寒冷外袭,尤其是在潮湿刮风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冻伤;二是六气虚弱,不耐其寒,而发生冻伤。

  4 冻伤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伤情,可以做如下的简单处理:

  首先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处,送到温暖的室内,脱去潮湿的衣服鞋袜,并保持室温在20℃~25℃左右,冻伤部位切忌用火烤,治疗以外治为主。

  初起轻者用软布时常揉搓患部,或用25℃温水浸之;或用鸡蛋皮适量煎汤,降到适宜温度后,反复洗,至冻伤处有湿感或僵木消失为止。

  有硬块者用红灵酒或姜汁、辣椒频擦,使气血畅通。皮肤上有小疤时,可用蜂蜜70%、猪油30%混合成油膏外敷。

  溃烂后用马勃1块或马勃膏(马勃20g,凡士林80g)、生肌玉红膏外敷,每日1次。有感染者还可用九一丹、红油膏盖贴。腐脱新生,则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以利收口。

  另外,气血虚弱者,宜加用调补气血、温通血脉之汤剂治疗。如人参养荣汤加减:炙黄芪9g,党参12g,焦白术9g,熟附块9g(先煎),茯苓9g,当归9g,生姜3片,大枣9g,肉桂粉1.5g。冻疮严重宜加用温阳散寒之中药,如桂枝加当汤:桂枝9g,当归30g,干姜6g,赤芍6g,炙甘草6g,大枣9g,加制川草乌各3g。

  5 冻伤的预防

  (1)普及预防冻伤知识,改善必要的防寒设备。(2)增强体质,加强耐寒锻炼,寒冷作业时勤活动。(3)对手、耳、鼻等暴露部分予以保护。鞋袜不要过紧,并注意保持干燥,潮湿后及时更换。另外,所穿的衣服应该温暖,而且松紧适宜。(4)出现冻伤后,不宜立即烤火。如发现已有冻伤应及早治疗,尽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体育锻炼: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6)温差水泡: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min,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7)服、擦药物: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1个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g,每日3次,钙片0.5g,每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g,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ml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也可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各适量,水煎取液,局部擦洗。(8)补充营养:多吃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鲜鱼类、大蒜、青葱、辣椒、咖喱。要有地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补温热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在煲汤或炖肉时可加入黄芪,既不影响味道,又可补气固表。食疗可用此方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每晚煎茶喝。能改变阳气虚弱状况,增加机体热量,对改善手脚冰凉症状疗效颇佳。(9)指压按摩:可以针对至阴及涌泉穴进行指压。至阴穴位于脚第五趾指甲生长处的外侧。涌泉穴则在脚底中央靠近脚趾处,将脚趾全部弯曲时,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皱纹的中央处。要柔和捏每根脚趾,这样脚就会感到温暖了。不妨利用乳液或婴儿油来按摩手脚,使肌肤柔嫩之外还可促进血液循环。(10)抛弃电热毯:电热毯虽然能将全身都暖和起来,但却会使身体产生依赖,导致身体自身产生热量的能力降低。晚上睡觉时可用热水袋保暖。(11)红茶代替咖啡:未经发酵的绿茶会使体温下降;咖啡属阴性,也可使体温下降。红茶是将茶叶发酵而制成的,多饮可以暖身。(12)其他措施: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使身体暖和,又能舒缓疲劳神经。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