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电离子手术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和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6  浏览次数:634次

  作者:赵卫红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皮肤性病科

  【关键词】 尖锐湿疣;转移因子;干扰素;电离子手术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以发生在生殖器、肛周部位为主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潜伏期3周至8个月,平均3个月[1]。CA的复发率较高,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采取电离子手术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局部注射干扰素疗法与单纯电离子手术疗法治疗CA 30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门诊就诊的CA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醋酸白试验阳性,诊断均符合2000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颁布的CA诊断标准[2]。男110例,女190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7 d~6个月。发病部位:男性患者主要发生在阴茎、包皮内外、冠状沟及系带、肛周处,女性患者主要发生在大小阴唇、阴阜、阴道口、会阴及肛周。皮损形态多为乳头状,丘疹状,菜花状,桑椹状。所有患者均为初发,未经过任何治疗,且排除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及其他ST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病程、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电离子手术(GX-ⅢB型手术治疗仪)治疗,治疗深度达表皮生发层。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安福隆,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万U与2%利多卡因适量溶解后局部注射于疣体基底部及周围组织2 cm范围,再按照对照组方法治疗,并口服转移因子胶囊(金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连续4周。2组治疗后均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及高锰酸钾洗浴,2次/d。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禁食辛辣刺激食品及饮酒。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随访3个月,痊愈为无新疣体出现亦无醋酸白阳性皮损出现,复发为随诊期间在原发皮损处或周围出现新的疣体。分别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复诊,观察痊愈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Bio Med Calc 2.8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愈率比较

  2.2 2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复发率2.67%(4/150),对照组复发率33.3%(5/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创面一般在1~2周愈合。 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复发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发生发热、头痛、口干23例,为干扰素类流感样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无停止治疗。

  3 讨论

  引起CA复发原因:治疗不彻底、同时合并其他STD、HPV亚临床感染及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包皮过长、雌激素水平高、有HPV遗传易感性、性伴侣未治疗等[3]。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易于致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对本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4]。转移因子是从淋巴细胞中提取的一类低分子多肽与核苷酸复合物,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诱生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转移因子胶囊是用健康动物脾脏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和核苷酸类物质,免疫活性稳定,口服胶囊不易被胃肠道内酸碱所破坏。近年来发现在CA病变周围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可检出HPV-DNA,单独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只是祛除病灶,而对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感染和病灶周围潜伏的HPV病毒可能漏治,导致CA的复发。干扰素含有多种蛋白质和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等作用[5]。疣基底部注射干扰素通过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治疗亚临床感染及隐性感染的目的[6]。本试验显示联合治疗比单纯电离子治疗CA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且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便,与局麻同时进行,减轻了患者多次复发的痛苦,同时口服药物,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CO2激光与药物结合治疗尖锐湿疣.河北医药,2010,32:606.

  2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最新颁布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8.

  3 车雅敏,柯吴坚.尖锐湿疣的诊治.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5.

  4 刘辅仁主编.实用皮肤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1.

  5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38.

  6 刘俐丽,马玮鸿.微波配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7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