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如何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
发表时间:2011-11-11 浏览次数:643次
作者:王立典,刘钊,武爱华,高步萍 作者单位: 250100 山东济南,济南市历城区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关键词】 麻风病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消灭了麻风病,在此低流行状态下,如何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麻风病防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历城区于1991年基本消灭麻风病,1993年现症病人全部治愈,2001年又发生1例新病人,此后连续4年未再新发。近几年虽未发生新病人,但发生新病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早期发现病人,最终彻底消灭麻风病还需要一个艰难的漫长过程。当前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多种形式发现新病人,治愈病人,监测防止复发,畸残病人康复训练,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孤寡残老病人的生活困难。
1 早期发现新病人
随着麻风病人的减少,工作重心已逐渐转移,原来专职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志有的退休,有的在皮肤科坐诊,专职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年龄结构老化。麻风病专业防治单位的皮肤病门诊及综合医院皮肤科接触麻风病人的机会很少,对麻风病知识逐渐淡忘,防治麻风的“弦”绷得不紧,要早期发现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1 宣传培训 主要是对医务人员宣传,乡镇卫生院医生和乡村医生是培训重点,他们是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经常与群众打交道,了解群众患病情况,80%以上的病人首先在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要早期发现病人,必须让他们掌握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1.2 密切接触者检查 我国1981~1998年对新确诊麻风病人分析,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的麻风病人占同期所有发现病例的8.7%~9.1%,山东省资料分析占2.6%[1]。在低流行区,接触者检查对麻风早期诊断和治疗虽说是低效的,但接触者中发病率高于非接触者。为避免频繁的接触者检查对病人及家属造成歧视,给公众留下麻风传染性极强而不可治愈的错觉,对接触者检查频度不要太高,注意检查的方式方法。麻风病人的配偶、子女和长期与病人接触密切的街坊邻居为主要的监测对象,每年对他们查体1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3 麻风病线索调查 在低流行状态下进行高质量线索调查很有必要。采取什么调查方法,如何选择调查对象,调查者自身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是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能做到让群众掌握麻风病的可疑线索,并积极与之配合提供有价值线索,才不致于走过场,浪费人力物力。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不同村庄,脚踏实地地进行高质量麻风病线索调查,不求数量但一定要保证质量。
1.4 实行报病奖励制度 规定一定数额的报病奖,谁报病谁受奖,奖励办法要广泛宣传,让大多数人都能知晓。
1.5 门诊发现病人 皮肤科、神经科是发现麻风病人的重要科室,对其医务人员要加强麻风病知识培训,强化麻风防治意识,日常工作中麻风病不被遗忘。
2 治愈者监测追踪观察
掌握麻风病治愈者的身体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行踪,每年对他们查体一次。对家庭生活贫困,劳动强度较大,经常接触农药、有毒、有害物质的病人要重点观察。
3 麻风畸残康复教育
麻风畸残是社会歧视的根源,畸残导致心理失衡,经济收入不足,生活水平低下,以致难以维持生活。防止畸残的发生和发展,对保护劳动生产力,消除社会对病人歧视是当前麻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现存活麻风病人畸残率、畸残程度较高,在随访病人时教他们学会如何保护眼、手、足和手足伸屈功能锻炼,使每个病人都能掌握并养成锻炼的习惯。长期坚持,通过自我护理和简单的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畸残的发生和继发性损害。
4 积极向社会呼吁,消除对病人歧视,让更多的人关爱病人
多少年来,麻风病人一直忍受着社会的歧视,人们受旧的传统愚昧观念影响太深,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转变。只有我们的麻防战线上的同志坚持不懈地宣传,用鲜活的实例说教,才能逐渐消除对病人的歧视。麻风病人大多数处于贫困阶层,有的鳏寡孤独,体弱年迈,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亟须救助。麻风病人被人遗忘,有困难得不到解决,我们应向当地政府、残联、民政等部门反映病人现状,让他们了解病人疾苦,向病人伸出援助之手,让全社会关注和关爱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 陈树民,张艳芳,黄金萍,等.麻风低流行状态是否仍需要接触者检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2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