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576次
作者:李树林,芮宝玲,王茜
【摘要】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服务小姐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访谈和咨询、集中授课、门诊外展服务、发放回访卡、免费发放艾滋病性病及妇女保健知识手册、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行为监测、血清学监测及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109名,干预后调查120名,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提高较明显,相关行为改变不明显。结论 娱乐场所干预的突破点是该场所的老板、公关经理及服务员。只有遵守理解、尊重、关心、服务的原则,才会取得绝大多数业主和服务小姐的理解、信任及支持。提供的知识方面在加大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宣传的同时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同伴宣传员,这可减轻工作人员一部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服务小姐 艾滋病 干预
截至2002年底全国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者占8.1%(3292例)较2001年增长了约1% [1];新疆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者占6.86%,较2001年2.26%有较大幅度增长 [2]。服务小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远比男性要高,这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国外的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传播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性传播途径,根据世界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及专家估计,中国未来艾滋病流行的传播途径,可能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因此,有专家认为,在娱乐场所采取干预措施如发放安全套,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显得特别重要。而就我市监测情况来看,艾滋病目前仍然集中在吸毒人群中,因此控制艾滋病性病在服务小姐中传播,对控制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乌鲁木齐市服务小姐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我站于2002年3月起在我市某区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及评价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乌鲁木齐市夜总会、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
1.2 方法
1.2.1 基线调查及需求评估 通过第一轮行为监测,了解娱乐场所分布状况、服务小姐的数量、对艾滋病的知识、行为、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其对我们干预行为的接受性及可行的干预方法。
1.2.2 修订干预措施及宣传材料 根据基线结果及需求评估对干预措施、内容及宣传材料进行修改、补充。
1.2.3 干预措施
1.2.3.1 集中授课、现场访谈和咨询 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访谈和咨询,提供艾滋病性病的基本预防知识和方法,同时提供免费的宣传资料及安全套。
1.2.3.2 发放回访卡 持有此卡的服务小姐可以到我站的艾滋病性病防治门诊提供全套检查100元的优惠服务,同时可以免费咨询,免费索取安全套、宣传材料,以优惠价进行治疗。
1.2.3.3 同伴教育 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选取文化程度较高、较活跃、在同伴中有号召力的志愿者作为同伴宣传教育员,对其进行单独培训及咨询,并经常与她们联系,让她们在同伴中传播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及回访卡,影响同伴加入到被干预的队伍中来。
1.2.4 效果评估 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干预的过程中与她们进行深入访谈,同时利用第二轮行为监测与血清学监测来获得有关信息,从而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干预效果。
1.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pems3.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基线调查的109名服务小姐,年龄17~34岁,平均24岁,汉族74%,维吾尔15%,其他11%,未婚53%,同居23%,已婚24%,小学以下5%,初中39%,高中47%,大专以上9%,本地34%,外地66%。第二次行为监测与第一次相比,人群在年龄、民族、婚姻、文化程度、户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略) 由表1可以看出服务小姐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人群普遍知晓率较低的“共用坐式马桶及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提高较明显,P<0.05,差异有显著性。人们普遍知晓率较高的“握手,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注射、针头,同桌吃饭,母亲传给其婴儿”方面的知识提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对于“发生性关系”传播艾滋病的认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有显著性。虽然该知识在干预前知晓率也很高。
2.3 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对于“HIV(+)者是否应该得到关怀方面”基线调查为87.16%,干预后为86.67%,“HIV(+)者是否可以继续工作和学习方面”基线调查为60.55%,干预后81.67%,经U检验,U=3.54,P=0.000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4 干预前后有关艾滋病的行为 “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基线调查为0.00%,干预后72.5%,差异无显著性;“过去1个月与客人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基线调查 为11.00%,干预后为9.17%,差异无显著性;“过去1个月与固定性伴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基线调查为49.00%,干预后为45.00%,差异无显著性。此次调查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2%,愿意每次性生活都使用安全套以预防艾滋病及性病的比例为92%。
2.5 定性研究结果 在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在培训开始前与培训后与个别服务小姐深入访谈,通过访谈表现:(1)在知识方面:她们大都比较愿意接受艾滋病性病方面的知识,大都对艾滋病性病的基本知识比较了解,但在回答调查表时思维有点钻牛角尖,如:工作人员问:“握手能否传播艾滋病?”部分人员回答能的理由是:“如果两个人手上都有伤口就有可能传播”,工作人员问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能否传播艾滋病时,回答不能的理由是“现在血液检测较严格,一般不会通过输血传播”等等,这些也充分说明她们对此知识还是掌握的,只不过工作人员在进行调查时问的问题不太严谨。(2)在行为方面:在调查的过程中部分小姐不愿承认有商业性性行为,但通过访谈,无论是老板、公关经理还是小姐自身都表示:只要来自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90%以上都有商业性性行为,也愿意在每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但与自己的固定性伴之间不愿意用安全套是因为:一是觉得没必要,二是害怕她们的固定性伴起疑心。与客人不使用安全套是因为:一是安全套携带在身上不方便,害怕被家人或朋友发现;二是年龄太小的不好意思购买;三是客人要求不使用时通常不使用了;四是自己不想花钱买,客人也没有带安全套的情况下也就不使用了。还有的是只把安全套当作避孕用,如果在安全期、吃避孕药了或是上过环就觉得没必要使用安全套。
3 讨论
有关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方面,在人群普遍知晓率较低的“共用坐式马桶及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提高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差异。人们普遍知晓率较高的“握手,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注射、针头,同桌吃饭,母亲传给其婴儿”方面的知识提高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发生性关系”传播艾滋病的认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有统计学差异。虽然知识在干预前知晓率也很高。这与基线调查及干预的重点有关,因为通过基线调查发现她们对共用坐式马桶及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识较为模糊,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重点提及此问题,而对于本身知晓率就较高的一些知识就一带而过,因为每次干预的时间较为紧张,必须挑重点的进行讲解。通过调查显示“共用坐式马桶及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方面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在今后的干预中仍然是干预重点,只要让她们了解了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就会减轻她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从而才能营造一个非歧视艾滋病的环境。继续加大对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会传播艾滋病的宣传是有必要的,因为要改变她们的行为就必须首先要认识到她们所从事的性行为是危险的。
在态度行为方面,在“HIV(+)者是否可以继续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回答干预后有显著提高,表明服务小姐对相关知识提高的同时,态度也有所改变。 但由于行为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干预的时间有限,因此改变不大,虽然愿意每次性生活都使用安全套以预防艾滋病及性病的比例较高(92%),但调查显示实际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52%,通过定性访谈的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在娱乐场所的老板或经理那里备一些安全套,以供在娱乐场所内的小姐用,仍然要加大对“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很好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同时要提供说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及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技能。
通过在娱乐场所内服务小姐的干预工作,积累了一些有关接近娱乐场所内服务小姐的经验及对她们进行可行的有效的方法:(1)娱乐场所干预的突破点是该场所的老板、公关经理及服务员:不论场所内的服务小姐是否接受你的干预活动,如果不经老板的同意及认可,你是连进都进不去,更谈不上干预了。接近娱乐场所老板最好的办法是在攻破了一两个老板及公关经理后通过他们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比较容易介入到其它场所,这比监督员所介绍或安排的工作要好开展些。(2)只有遵守理解、尊重、关心、服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