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防护剂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26 浏览次数:543次
作者:张静玉,李素娥,张志娟,熊莲花,蒋妙芬 作者单位:52301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皮肤防护剂对放疗后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94例接受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47例使用皮肤防护剂者为观察组;47例按常规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放疗后皮肤损伤的情况,比较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防护剂能推迟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结论]皮肤防护剂能提高皮肤辐射的耐受性,减轻皮肤损伤,降低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放射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皮肤防护剂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导致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皮炎严重者,被迫中止放疗,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从2008年3月开始对接受放射治疗病人在放疗区域应用皮肤防护剂,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1月在本科接受放射治疗病人94例,男63例,女31例;年龄23岁~65岁,平均43.5岁;其中鼻咽癌70例,肺癌11例,乳腺癌10例,皮肤癌3例;照射量为60 Gy~70 Gy。
1.2 方法
将9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全部病例均连续放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尽量暴露,避免摩擦。避免日光暴晒,不使用化学用品避免局部皮肤搔抓。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痂皮者让其自然脱落。本组皮肤按常规护理,不使用任何药物。
1.2.2 观察组
除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外,本组病人在第1次放疗结束后即开始应用皮肤防护剂(青岛软新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方法:在放疗区域涂一层皮肤防护剂软膏,1 mm~2 mm 厚,覆盖整个放疗区域并超出2 cm,并轻按摩,每天2次或3次。从放疗开始坚持用药至放疗结束。
1.2.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放疗区域皮肤反应的损伤程度。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放射皮肤反应评分标准评定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Ⅰ度:轻度红斑,出汗减少,色素沉着,干性脱发,滤泡;Ⅱ度: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炎,皮肤发黑,干性脱皮,中度水肿;Ⅲ度:融合性湿性皮炎,皮肤湿性脱发,水泡形成,继之糜烂、渗液、表皮脱落,凹陷性水肿;Ⅳ度:坏死、溃疡、出血。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比较见表1。观察组有6例出现Ⅲ度皮肤损伤,连续应用皮肤防护剂后渗出减少,疼痛消失,逐渐结痂。观察组无一例因皮肤反应而停止放疗。对照组有10例出现Ⅲ度皮肤损伤,其中4例被迫中止放射治疗,给予清创换药、中药湿敷、皮损区吹干氧、应用抗生素后痊愈。使用皮肤防护剂的观察组,皮肤损伤以1度为主(占63.83%)。表1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比较例(略)
3 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常使放疗中断,疗程延长,影响疗效。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损伤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辐射首先引起照射部位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局部形成充血性反应,出现红斑。随着放疗进行,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导致受照部位组织供血不足,使物质交换受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广泛纤维化。同时,照射后的纤维化改变也是晚期所发生的血管进行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1]。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受电离辐射作用,产生自由基以及氧效应,导致大分子断裂。辐射造成细胞内DNA 损伤,引起双螺旋结构的复制紊乱和错误[2]。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有以下药物:植物提取物(芦荟凝胶、植物油)、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乳膏类(激素类乳膏、比亚芬乳膏)、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贝复济)、中药类等[3]。本组使用的皮肤防护剂内含多种物质,如芦荟凝胶、单硬脂、甘油酯、聚乙二醇、三乙醇胺、聚山梨醇酯、羟苯乙酯等。这些成分可减轻细胞损伤,促进表皮细胞修复,清除局部皮肤中产生的自由基,降低皮肤损伤的程度,延缓皮肤损伤出现的时间,保证放疗顺利进行。芦荟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丰富活性酶,利于皮肤代谢,有良好的皮肤保健作用[4] 。同时,芦荟还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促进创面愈合等药理作用,芦荟多糖具有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皮肤防护剂为软膏剂,根据放射治疗对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而研制的[5,6],内含芦荟凝胶、单硬脂酸甘油酯、聚乙二醇、三乙醇胺、聚山梨醇酯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有防止细胞伤及利于表皮细胞修复的作用,是一种在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专用产品。根据以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皮肤防护剂后Ⅱ度、Ⅲ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01。说明皮肤防护剂具有防护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功效,且该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佟如新,王普民,王淑青.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概况[J].辐射防护通讯,1998,18(4):2327.
[2]徐敏,李建彬,田世禹.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研究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7):13541357.
[3]杨益群,史玉玲,孙仲轶,等.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的临床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6):10171018.
[4]陈晓东,吴伯瑜,江琼,等.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6):430433.
[5]孙利华.硫酸镁湿敷联合诺氟沙星粉外涂治疗乳腺癌病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7B):18341835.
[6]陈晓熹.液体外渗致皮肤损伤3例[J].护理研究,2008,22(suppl.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