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静滴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7-13  浏览次数:582次

  作者:刘汉菊

  【关键词】 静滴,带状疱疹,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摘要】 目的 观察静滴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用阿昔洛韦静滴法治疗带状疱疹,并与利巴韦林静滴法进行对照。 结果 经过7d的治疗,阿昔洛韦组(40例),痊愈32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5%,疼痛缓解时间为(3.61±1.21)d;利巴韦林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7.5%,疼痛缓解时间(5.17±2.13)d;阿昔洛韦组仅2例出现胃肠不适及恶心不良反应,利巴韦林组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外,还有可逆性贫血6例。 结论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好,疼痛缓解时间更快,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笔者于2003年1月~2004年1月,用阿昔洛韦注射剂治疗带状疱疹40例,并与利巴韦林注射剂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7岁,病程2~7d;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0.3岁,病程2~6d。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但是要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以及对阿昔洛韦及利巴韦林两药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阿昔洛韦注射剂5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利巴韦林注射剂5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连用7d。

  1.2.2 观察指标 症状:疼痛。体征:红斑、水疱、糜烂,渗液。用药前后查血、尿、肝、肾功能。

  1.2.3 评分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为积分标准:无=0,轻度=1,中度=2,重度=3。

  1.2.4 疗效判定 治愈为积分值减少95%以上;显效为积分值减少70%~95%;好转为积分值减少50%~70%;无效为积分值减少30%~50%。

  2 结果

  2.2 平均疼痛缓解时间 阿昔洛韦(治疗组):(3.61±1.21)d,利巴韦林(对照组):(5.17±2.13)d。2.3 后遗症 神经痛发生率:阿昔洛韦(治疗组):7.5%(3/40),利巴韦林(对照组):17.5%(7/40)。

  2.4 不良反应 阿昔洛韦(治疗组):有2例胃部不适、恶心。利巴韦林(对照组):除有5例胃肠道反应外,还有可逆性贫血6例,发生在用药的6~9d,但在停药后36~54d内恢复正常。

  2.5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中、后所查尿、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3.1 两药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阿昔洛韦的作用机制:阿昔洛韦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转化为活化型阿昔洛韦磷酯,与病毒DNA复制的底物脱氧鸟苷三磷酯竞争病毒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阿昔洛韦主要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如:眼角膜炎、皮肤黏膜感染、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脑炎、带状疱疹等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为目前临床应用的首选药 [1] 。利巴韦林为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MP)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具有广谱抗病毒性能 [2] 。

  3.2 两药的副作用也不同 阿昔洛韦(治疗组)仅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轻,不影响治疗,而利巴韦林(对照组)除胃肠道反应5例外,还发现6例可逆性贫血(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下降),停药(36~54d内)恢复。阿昔洛韦的副作用轻而少些。

  3.3 两组的疗效 阿昔洛韦有效率95%;利巴韦林有效率77.5%;两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且阿昔洛韦起效快,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3.61±1.21)d,利巴韦林起效慢,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17±2.13)d,后遗症发生率阿昔洛韦低些(7.5%),利巴韦林高些(17.5%)。以上观察结果提示静滴阿昔洛韦比静滴利巴韦林疗效更高、疼痛缓解更快,不良反应少而轻,治疗带状疱疹中,静滴阿昔洛韦是可以广泛应用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2 陈新谦.新编药理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作者单位:430080湖北武汉武钢职工总医院皮肤科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