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新用治疗带状疱疹68例
发表时间:2011-07-05 浏览次数:606次
作者:唐云志 刘学军 肖春明 张慧芳
【关键词】 带状疱疹
2003年11月~2004年12月我科采用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西咪替丁及多虑平治疗带状疱疹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带状疱疹患者,男82例,女54例,年龄17~78岁,<35岁28例(20.6%);35~65岁46例(33.8%);>65岁62例(45.6%);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4.4天,病变部位以胸背部多见,88例,占64.7%;腰段22例,占16.2%;颈段18例,占13.2%;头面部8例,占5.9%;将13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65岁以上30例,占44.1%,胸背部42例,腰段10例,颈段12例,头面部4例;对照组中65岁以上32例,占47.1%,胸背部46例,腰段12例,颈段6例,头面部4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d,连服10天,联合泼尼松片100mg/次,2次/d,连服5~7天;西咪替丁片0.2g/次,4次/d,连服10天;多虑平片25mg/晚,连服10天,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d,连服10天。两组据其病情需要均辅以镇痛剂消炎痛,神经营养剂维生素B1或B12,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或干扰素软膏。两组完成1个疗程后总结疗效,随访1个月后观察后遗症的发生。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止疱:以无新水疱出现为标准;(2)止痛:以疼痛消失或较前疼痛明显减轻为标准;(3)结痂:以水疱全部干枯结痂为标准;(4)痊愈:以脱痂,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为标准;(5)后遗神经痛:全部皮疹消失1个月后仍有疼痛为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采用阿昔洛韦合并泼尼松、西咪替丁及多虑平的治疗带疗带状疱疹,可使临床止疱、止痛、脱痂及痊愈时间明显缩短。
2.2 随访 本文1个月后随访带状疱疹患者,发现观察组中无后遗神经痛患者,对照组则出现12例,发生率17.7%,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6.73,P<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有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头晕;对照组中有4例不良反应,其中有2例为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头晕,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2.44,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临床主要以神经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常在皮损消退后遗留后遗神经痛,影响生活及工作,老年人尤其明显,严重类型带状疱疹和伴发肿瘤者可致盲致死。
带状疱疹神经痛明显,早期联合用药可以缩短疼痛时间,曾有研究发现疼痛时间及后遗症的发生与病毒抗体滴度呈正相关,通常以发病1周内抗体滴度大多处于低水平,第2周显著升高,至第4周内一直处于高水平,此阶段临床上疼痛剧烈,治疗上关键在于抑制病毒抗体产生,减少受累神经细胞的损伤[1]。皮质类固醇具有减少抗体产生、抑制炎性细胞趋化、保护受累细胞免受破坏的作用,早期使用还可抑制炎性反应过程和减轻脊根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从而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机会;西咪替丁属H2受体拮抗剂,具有防止或缓解神经痛之功效;而多虑平属三环类抗忧郁药,并具有强力H2受体阻滞作用,并可减少快速眼动期睡眠,对睡眠障碍、忧郁、紧张、疼痛综合性病症适用[2],夜间一次服药治疗效果尤佳。
医学界曾一度对病毒性感染是否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存在争议,临床曾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致带状疱疹泛发并发脑膜炎及婴儿带状疱疹应用皮质激素引起播散的报道。临床分析发现,一般中老年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合并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尤其年长伴发严重器质性病变及肿瘤患者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下,其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如皮质类固醇使用不当则会加剧免疫功能障碍,增加病毒播散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导致病情恶化;而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亦会增加感染机会。
临床实践表明只要掌握适当指征,早期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皮质类固醇治疗带状疱疹,不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3],而且可缓解病痛,缩短疼痛时间,防止后遗症的发生,联合使用西咪替丁及多虑平,效果尤为突出,联合用药时间越早,疗效越高。
【参考文献】
1 郑捷,包尧卿,李卫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关系.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22-24.
2 马新国,马爱仙,张惠玲,等.多虑平夜间一次服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疗效观察.实用内科杂志,1990,10(7):357.
3 崔林,江伟,祝浩强.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河南肿瘤杂志,1997,10(1):53-54.
作者单位: 418000 湖南怀化,解放军第535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