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呕血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3-01 浏览次数:582次
作者:宋雷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831100
【关键词】 呕血 过敏性紫癜 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呕血、便血等胃肠道出血以及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但有些患儿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而以呕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过敏性紫癜并不少见,现将临床诊断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有些患儿以呕血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可伴有腹痛、便血,问病史患儿无反酸、嗳气、厌食,无喜辛辣食物史;无误服腐蚀性食物史;无厌油、肝炎病史;无发热、咳嗽等重症肺炎表现;无鼻靵、牙龈出血、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史;腹部无外伤史。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皮疹、出血点,咽部稍充血或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不大,脐周及中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但疼痛部位不固定,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四肢关节无红肿,无畸形,无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0~10×109/L, L:0.29~0.35,N:0.40~65,HGB:100~140g/L,PLT:10~30×109/L,血凝全项:PT、APTT、INR、FIB均正常。肝功: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正常,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正常,胃镜:胃、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未见溃疡面及明显肿块,治疗上给予暂禁食、抗感染、止血、止酸、保护胃肠粘膜等治疗后,患儿呕血、腹痛、便血症状缓解不明显。结合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暂不考虑消化性溃疡、血液系统疾病、肝硬化所致胃出血等,初步考虑过敏性紫癜引起的呕血、腹痛、便血,治疗上给予禁食海鲜、牛奶、鸡蛋等食物;抗过敏、激素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患儿呕血、腹痛、便血症状明显减轻,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儿双下肢逐渐出现红色的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有些患儿还可在此后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
2 分析
过敏性紫癜常以皮肤紫斑为首先症状,主要分布在负重部位,多见于下肢远端,踝关节周围密集,其次见于臀部,无皮肤搔痒感,大约2/3的患儿有消化道症状,但一般发生在皮疹一周以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表现阵发性脐周绞痛,也可波及腹部任何部位,可有压痛,但很少有反跳痛。同时伴有呕吐,约一半患儿便潜血+,部分患儿出现血便,甚至呕血,在皮疹出现前,如果出现腹痛与外科急腹症较难鉴别。过敏性紫癜的腹痛虽较剧烈,但位置不固定,压痛轻,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除非出现肠穿孔才有上述情况。有少数患儿出现关节疼痛或关节炎,约30~50%患儿出现肾脏损害,可为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及蛋白尿或管型尿。因出血性胰腺炎也可引起呕血,所以一定查血清淀粉酶以鉴别排除。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正常或增加,出血时凝血及血块收缩等均正常。
以呕血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较为少见,尤其在皮疹未出现之前,容易导致误诊,如果不及时诊治,易发生肠穿孔、胃穿孔,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所以临床医生在接诊以呕血为主要症状的患儿时,在其它诱因、症状、体征不典型时,一定要考虑到过敏性紫癜所致的呕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