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敷贴治疗1 324例皮肤病理性瘢痕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4 浏览次数:518次
作者:赵志刚,刘兴国,袁 欣,吴晓杰,廉 英,李亚军,王治丹,彭 亮,王 晶,张晓平,庄 岚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10医院分院 核医学科,辽宁 大连
【关键词】 32P;皮肤瘢痕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人体皮肤组织对损伤产生的过度修复的结果,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蛋白的过量沉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明,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目前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用32P敷贴治疗1 324例皮肤病理性瘢痕,疗效明显。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理性瘢痕1 324例,其中男437例,女887例,男:女=1:2.0,患者年龄1~70岁,其中20~40岁的患者占54.5%。部位:胸部占37.2%;面积:5 cm2 以内占52.3%。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32P敷贴法。将事先计算好的32P敷贴剂药液均匀滴在滤纸上,滤纸干燥后备用。根据患者病损形状取图样描绘在透明薄塑料纸上,依图样裁剪新华滤纸,用半透明薄塑料纸包裹剪裁好的滤纸,胶布敷贴在患处。敷贴量根据部位、病损程度,一般掌握在总剂量20~40 Gy,分次给予,2~4 Gy/次,1次/d,连续贴10 d,如经一次治疗未愈者,3个月后可行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照射面积儿童不超过100 cm2,成人不超过200 cm2。
1.3 疗效判断标准[1] (1)治愈:瘢痕变平,不高出皮肤,瘙痒、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消失1年以上而未复发。(2)好转:瘢痕未完全消失,瘙痒、疼痛等明显改善、瘢痕不呈进行性生长。(3)无效:瘢痕呈进行性生长,症状、体征无改善。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治愈821例,占62.0%,好转493例,占37.2%,无效10例,占0.8%,总有效率为99.2%。
3 讨论
32P放射β射线,通过电离作用使病变组织发生形态及功能变化,射线使成纤维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受到损害,细胞膜变性,前胶原的合成及排泌均受到阻碍而使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由于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出现障碍,基质的合成减少,加快胶原纤维的分解,使瘢痕得以变平、变软,达到治疗目的[2]。β射线在体内只有2~3 mm 射程,对心、脑、肝、肺、身体发育无任何影响。
瘢痕的厚度和硬度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厚度<5 mm、质软的瘢痕疗效较好,且疗程数少,本研究10例无效的患者瘢痕质地硬,且厚度接近10 mm,对这样的患者应先行手术切除,待拆线后再行敷贴治疗,会取得更佳疗效。
32P敷贴治疗瘢痕会导致约5%的患者出现局部轻度破溃,只要注意局部清洁,保持干燥并消毒,局部很快会愈合,不会留下后患。
本研究总有效率为99.2%,证明32P敷贴治疗瘢痕是疗效佳、副作用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中允.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1-372.
[2] 王雪红,罗锦辉.β射线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与防治瘢痕增生的关系[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