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30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24  浏览次数:520次

  作者:张玉杰 王秀敏 高 昱 王忠永 杨 磊 张建明 李海英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 皮炎;湿疹;斑贴试验;接触性变应原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明确其变应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用于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的方法是斑贴试验,也是确定外源性变应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对30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并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5月—2007年3月共收集皮炎湿疹类患者300例,其中289例来自滨州本地,11例来自周边地区。其中男99例,女201例,年龄5~68岁,平均30.1岁。职业:工人98例,农民80例,干部职员30例,学生20例,个体37例,无业35例。发病部位:头面部65例,手部90例,足部10例,四肢45例,阴囊16例,肛周4例,躯干及其他部位70例。病程6 d~10年。所有病人在斑贴试验前1周及试验过程中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试验前24 h及试验过程中未服用抗组胺药,斑贴试验过程中勿洗澡,勿做剧烈运动,要减少日光照射及出汗,避免搔抓,睡眠时采用仰卧位。

  1.2 斑贴试验方法 采用瑞敏牌标准筛选抗原(北京元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进行操作,48 h揭去斑贴抗原,72 h肉眼观察结果。

  1.3 标准判定 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推荐的标准[1]判读结果。阴性为(-):无反应;可疑阳性为(+/-):仅有轻度红斑;阳性为(+):红斑,或有小丘疹;强阳性为(++):红斑、浸润、丘疹、小水疱;极强阳性为(+++):红斑、浸润、大水疱。

  2 结果

  300例患者中阳性反应者214例(71.3%),可疑阳性者未记入阳性结果。其中男80例,女134例,1种变应原阳性75例,2种变应原阳性120例。3种及3种以上变应原阳性19例。具体斑贴试验结果见表1。表1 300例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

  3 讨论

  本组30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71.3%,与国内其他相关报道结果相似[2~5]。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硫酸镍、硫柳汞、甲醛、重铬酸钾、对苯二胺、芳香类混合物等。其中硫酸镍阳性率最高为25%,且女性比例高。硫酸镍主要存在于合金中,如不锈钢制品、金属的表壳、表带、金属纽扣、金属眼镜框、合金耳环、合金项链等。Mattila等[6]认为镍过敏在年轻女性中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较早并更多的接触各种含镍饰物有关。窦侠等[7]认为由于镍的半抗原特性及普遍接触,一旦致敏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接触途径相对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在不能完全脱离过敏原的情况下发作时间相对较长。值得注意的是,手部皮炎湿疹主要致敏物以甲醛、橡胶混合物居多,共有37例,占所有甲醛、橡胶阳性例数的48.7%,而硫柳汞则主要引起面部的皮损,为40例,占硫柳汞阳性例数的75.5%。甲醛主要存在于建筑材料、燃料、化妆品、消毒剂等多种物质中,黑橡胶混合物主要存在于轮胎、把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用手与之接触,则更易引起手部致敏。硫柳汞主要存在于一些化妆品、眼药水、杀菌剂中,人们面部更多的与之接触,则更易引起面部致敏。重铬酸钾阳性率较高,主要见于一些工人、农民群体中,可能与建筑业、装饰业、机械制造以及印刷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也与皮革制品、漂白剂和氨水的广泛应用有关。对苯二胺及芳香类混合物主要存在于染发剂、塑料制品、化妆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中,人们在长期的接触中容易引起皮炎湿疹的发作。

  总之,通过斑贴试验对查找变应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因此,对疾病的进一步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Wahlberg J E. Patch tesing[A].In:Ryxroft RJ G, MenneT,Frosch PJ (eds).Texbook of contact dermatitis[M].2nd edition.Berlin:Springer 2 Verlag,1995:241-265.

  [2] 朱向荣,伏圣祥.临沂地区121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2):114.

  [3] 刘艳.皮炎和湿疹20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6,18(5):364.

  [4] 王德旭,张伟,于秉伦,等.湿疹皮炎类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0):608.

  [5] 付兰芹,谢文红,余梦清,等.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5):412.

  [6] Mattila L,Kilpelainen M,Terho EO,et al.Prevalence of nickel allergy among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 in 1995[J].Contact Dermatitis,2001,44:218-223.

  [7] 窦侠,刘玲玲,木其日,等.镍所致接触性皮炎临床及血镍水平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9):5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