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中药治疗血热毒盛型白(银屑病)12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6-09  浏览次数:461次

  作者:张海秀 边培敏 作者单位:25001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250022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药

  我科自2000年至今,在临床实践中,选择了血热毒盛型白患者12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20岁;病程最长的12年,最短的6个月;皮损表现红色斑疹泛布,斑色鲜红,续出不已,鳞屑较多,表层易于剥脱,底层附着较紧,剥离后有筛状出血点,渴喜冷饮,溲赤便干,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患者均有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病史,不同程度服用中成药、中草药。

  1.2 治疗方法 证属血热毒盛,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药:金银花45g,玄参45g,制黄芩30g,土茯苓30g,生地30g,山豆根20g,生槐米20g,丹参20g,乌梢蛇15g,生甘草15g。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中药第3次煎煮后,用药汁外洗。同时均停用之前所服药物及外用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90%以上,局部残留色素沉着斑或色素脱失斑;好转:皮损消褪达60%以上,红斑浸润明显吸收、瘙痒减轻;未愈:皮损消退30%以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2 结果

  治愈78例,占65%;好转33例,占27.5%;未愈9例,占7.5%;总有效率达92.5%。发生不良反应有8例,均为轻微胃肠道反应,停药后自愈。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病程慢性。银屑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表皮细胞分裂增殖过快和多形核白细胞游入表皮,反映了组织或细胞的功能亢进,因而属于阳证、实热证,表皮增生越快,血热毒邪程度越重,临床症状越突出。另外很多银屑病患者发病前有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感染因素。清热解毒药经药理研究证实,有较强的抑制表皮细胞增长过快和抗炎,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如方中的金银花、山豆根、土茯苓。现代药理研究山豆根可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抗肿瘤,特别对乏氧细胞的毒性增强,还有升高白细胞等作用。山豆根清热解毒,可能由于降低表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1] ,根据银屑病发病急,侵及体表和头面部,瘙痒较剧的特点,可以看出风邪伤人的表现,清热解毒的同时,加用祛风止痒药,协同增效。另一个特点是真皮血管的生成和扩张,这为表皮细胞的分裂增殖提供了条件。从中医辨证,真皮血管的生成和扩张属血热和血瘀,金起凤教授强调因血热而导致毒盛,血热毒盛是本病的发病机制,这里所指的“毒盛”,是因血热偏盛,再通过化火化毒的过程而形成的,所谓热愈盛则毒愈重。因此说本病病机的核心是血热毒盛 [2] 。而本方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有治疗白疗效确切,方中重用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为主,土茯苓、山豆根、制黄芩加强解毒之功,丹参活血化瘀,生地、生槐米清热凉血,乌梢蛇祛风止痒,生甘草配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希新,苏明廉.当代中药临床应用.济南:济南出版社,1994,185.

  2 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科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8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