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21 浏览次数:887次
作者:张国惠 代晓丽 张 蒙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 目的:更好地鉴别扁桃体梅毒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减少误诊率。方法: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治疗。结果:定期随访检查,3例于随访第12个月时RPR转阴性,6例RPR阳性,但滴度均逐渐下降,只有1例于第9个月时RPR滴度较前升高,追问病史,考虑为再次不洁性接触后,二期梅毒复发。结论:临床明确扁桃体梅毒的诊断方法,做到早期、足量、正规治疗,同时性伴亦要积极检查并治疗,以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梅毒;扁桃体炎;误诊分析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中梅毒的发病趋势逐年增加,单独发生于口腔、咽部、扁桃体的梅毒患者也时有报道,且很多患者均首诊于耳鼻喉科,被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阿弗它口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的病例时有发生,以下是近年来被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1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以咽喉痛为主诉、首诊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的梅毒患者共10例,均是被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门诊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由门诊收入院准备择期手术的患者。入院后术前常规化验感染4项,发现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0例均阳性,进一步化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8例阳性。追问病史,均有不洁性接触史,经皮肤科会诊后最终确诊为梅毒。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5岁。10例患者中有5例男性于生殖器部位出现红斑、硬结、溃疡,未经特殊治疗溃疡渐自愈。另外5例患者仅以咽喉疼痛就诊于耳鼻喉科,余无明显自觉症状。以上10例患者的共同特征为扁桃体上有灰白色斑块状伪膜,高于黏膜表面,不易拭去,表面糜烂不光滑,同时伴同侧颈淋巴结肿大。10例患者中4例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 ℃之间,6例体温正常。
1.2 检查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10例患者均于术前常规化验感染四项,发现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10例,进一步化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8例,且滴度都很高,在1∶16~1∶32之间,另外2例患者RPR阴性,考虑为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量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的出现所导致的“前带现象”[1]。
1.2.2 病理切片检查 10例患者均行扁桃体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7例患者病理切片可见:(1)黏膜鳞状上皮增生,伴中性白细胞浸润,微脓肿形成;(2)固有膜内密集的浆细胞浸润;(3)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另外3例患者病理切片中除大量浆细胞浸润外,尚可见淋巴组织内各种转化淋巴细胞增殖。
1.3 治疗方法 以上10例患者6例曾口服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2例曾静点头孢类抗生素,2例因青霉素过敏静点阿奇霉素,均疗效欠佳,反复发作。以上10例患者被确诊为梅毒后,8例予苄星青霉素G 240 万U/d,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另外2例因青霉素过敏予其红霉素2 g/d,分4次口服,共30 d。为避免大量梅毒螺旋体被杀死所致的“吉海氏反应”,首次治疗前3天每日口服强的松片15 mg,连服3 d [1]。
2 结果
2.1 随访 于治疗后第3、6、9、12个月追踪检查,3例于随访第12个月时RPR转阴性;6例RPR阳性,但滴度均逐渐下降;只有1例于第9个月时RPR滴度较前升高,追问病史,考虑再次不洁性接触后,二期梅毒复发。
2.2 皮肤专科检查 1例于治疗后第3个月双手掌、足跖部出现角化性铜红色脱屑斑疹(为特征性二期梅毒皮肤损害),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STD),一期梅毒往往在感染后于生殖器部位出现硬下疳,形成溃疡,溃疡可自愈。随着人们性观念的转变,性交方式日趋多样,临床医生对泌尿生殖器官以外的部位如:口腔、唇部、乳房、手指、肛门等处,发生无原因破溃或不明显、不痛、不痒硬结,应考虑梅毒发生的可能[2]。口交及深接吻可导致扁桃体感染梅毒的人群增多,表现为扁桃体肿大、质硬、表面有伪膜或溃疡,常一侧多见,伴颈淋巴结肿大,往往易被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时口腔及咽喉黏膜和扁桃体可同时累及。目前虽然临床上所用的广谱抗生素可以使梅毒的症状和体征缓解,但因为不是正规的治疗,很难完全杀死梅毒螺旋体,故治疗后容易复发[3-4]。所以在临床上为更好地明确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特征:(1)扁桃体白色伪膜或溃疡,不易拭去,表面不光滑,症状轻微,常伴颈淋巴结肿大;(2)有不洁性交史;(3)外生殖器溃疡史;(4)TPHA及RPR阳性;(5)扁桃体病理切片可见固有膜内大量浆细胞浸润;(6)普通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7)同时要与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复发性阿弗它口炎、天疱疮、口腔霉菌感染等疾病相鉴别。临床明确诊断后要做到早期、足量、正规治疗,同时性伴亦要积极检查并治疗,做到定期随访,防止复发,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 吴志华.现代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
[3] 杨秀山.咽喉部梅毒8例临床特点分析[J].耳鼻喉-头颈外科,2003,10(1):23-25.
[4] 刘健航,左雯君,钱晖,等.口腔梅毒疹8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