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皮肤凯腊氏增殖性红斑误诊为软下疳9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824次
作者:毛林
【关键词】 阴茎皮肤
阴茎皮肤凯腊氏增殖性红斑表面观察极易与阴茎皮肤软下疳相混淆,都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形成。然而它们的病理结构却完全不同,治疗也完全不一样。目前社会上许多“性病医院”的误诊,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把误诊病例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院外转来“经久不愈”的阴茎皮肤溃疡病人9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均有不洁性交史,且在外院或“性病医院”就诊。就诊时间最长的3个月,最短的为一周,其中2例是由“性病医院”主动转入我院。
1.2 治疗方法
这9例患者在院外均使用过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有头孢类、喹诺酮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用药后感染得到了控制,但溃疡不消失或反复发作。我们分析,如果系阴茎皮肤软下疳,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效果应非常好,为何溃疡不愈合呢?所以,我们对这9例患者阴茎皮肤溃疡均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多个的行手术加激光治疗)。病理报告证实为凯腊氏增殖性红斑。术后给予1%的氟脲嘧啶软膏和可的松软膏交替使用。
1.3 结果
1月后、3月后复查无复发征象。最长者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
凯腊氏增殖性红斑较为少见,以青壮年为主,属癌前病变 [1] 。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茎皮肤一个或多个硬结、溃疡。这种溃疡被“光亮”圆型隆起的周围皮肤组织所包绕。因瘙痒搔抓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或瘢痕。软下疳也称为第三性病 [1] ,它的典型表现也是出现阴茎皮肤溃疡,其基底“柔软”呈颗粒状,表面凹凸不平,有自觉疼痛或瘙痒,而它的致病菌为杜克雷嗜血杆菌,所以,它们是两种性质上完全不同的疾病。凯腊氏增殖性红斑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而软下疳则可将其溃疡中的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便可找到杜克雷氏嗜血杆菌,所以,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阴茎皮肤溃疡的病人时,一定要仔细地、全面地考虑,特别是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就要 留心,取个病检,给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免贻误治疗时机。由于凯腊氏增殖性红斑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疾病,加上又好发于青壮年,所以比较容易与软下疳甚至硬下疳相混淆,以上9例均是由于未作病理检查所造成误诊。所以再次强调,用抗生素治疗阴茎皮肤溃疡无效时应尽早做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 邓庆高,葛根.男性科临床手册.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6,99-210.
作者单位: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皮肤科、男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