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腋臭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0-04-06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亚仁杰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新乡,解放军第71687部队卫生队 【摘要】 目的 寻求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有效治疗腋臭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采用肿胀麻醉,通过2~3 cm的顺皮纹切口,沿皮下脂肪层潜行分离一略大于腋毛范围的完整腔隙,用组织剪紧贴皮肤侧剪除真皮下的浅层脂肪,清除其中的大汗腺及毛囊;传统手术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采取12~15 cm的与皮纹垂直的梭形切口,将腋毛范围内的皮肤及部分脂肪切除。结果 采取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92例痊愈90例,显效2例,无切口裂开、瘢痕挛缩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瘢痕不明显;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56例,术后7例切口裂开,5例形成瘢痕挛缩,随访6个月~1年,有3例不同程度的复发,大部分病例瘢痕明显。结论 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比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明显优越,是一种并发症少、瘢痕小、恢复快、疗效好的腋臭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腋臭 外科手术 治疗 比较
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92例,术中取顺皮纹2~3 cm小切口,清除大汗腺所在层次的组织,不切除皮肤,不需特殊设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2000~2003年,我卫生队采用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治疗腋臭56例。现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无腋臭手术治疗史,无凝血机制障碍,非瘢痕体质,无腋部湿疹及局部化脓性感染,无心、肝、肺、肾等内科疾病。
1.2 一般资料 (1)分类标准:按应征公民体检标准分轻重二度,即对面检查距离30 cm,暴露腋部能嗅到轻微臭味为轻度,直接嗅到较大臭味为重度。(2)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治疗组92例,均为双侧,男38例,女54例,年龄14~40岁,平均23.5岁,病程2~25年,平均8.6年。(3)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治疗腋臭56例,均为双侧,男21例,女35例,年龄15~39岁,平均24.6岁,病程2~24年,平均8.3年。(4)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2003年之后收治的92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2003年前收治的56例腋臭患者采用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
1.3.1 术前 (1)取仰卧位,上肢屈肘外展上举,手掌枕于枕部,充分暴露腋窝部位;(2)用美蓝标记出腋毛的范围;(3)备皮后常规消毒铺巾。
1.3.2 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 用肿胀麻醉液(配方:2%利多卡因10 ml+生理盐水200 ml+肾上腺素0.2 mg)于标记区皮下肿胀浸润麻醉,每侧注入量为60~90 ml,使术区软组织充分水肿、皮肤隆起。于腋毛区标记范围的中间位置,取2~3 cm的顺皮纹切口,切至皮下脂肪层;沿皮下脂肪层潜行分离一略大于腋毛范围约0.5 cm的完整腔隙,术者左手衬垫于皮肤面,用组织剪在腔隙内剪除浅层的皮下脂肪至毛囊完全暴露,自皮面可轻松拔除带毛囊的所有腋毛,用生理盐水冲洗腔隙,将剪下的组织从切口挤出,可见大量白色的汗腺组织、毛囊及黄色的脂肪组织。冲洗至无异物排出,止血后切口缝合1~2针。
1.3.3 皮肤梭形切除术 用2%利多卡因稀释1倍后局部浸润麻醉,取12~15 cm的与皮纹垂直的梭形切口,将腋毛范围内的皮肤及部分脂肪组织切除。止血后切口间断缝合。
1.3.4 术后 (1)术区加压包扎,预防腔内积血;(2)肩关节“8”字绷带固定,双上肢适度制动;(3)给予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4)小切口组7天后拆线,梭形切口组10~14天拆线。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6个月观察疗效,痊愈为活动出汗后,距腋窝30 cm内未闻及臭味;显效为活动出汗后,距腋窝30 cm内可闻及臭味,30 cm外则闻不到;有效为活动出汗后,距腋窝30 cm外可闻及臭味,但较术前有明显减轻;无效为与术前相似[1]。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计。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 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组痊愈率97.8%;皮肤梭形切除术组痊愈率69.6%。两组痊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近期、远期并发症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比较 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组92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7.2天,有6例皮肤瘀斑。皮肤梭形切除术组56例患者术后切口张力较大,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2.6天,有7例切口部分裂开,7例皮肤瘀斑,5例瘢痕挛缩,使上肢外展活动受限制。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1 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比较
3 讨论
腋臭的形成与顶泌汗腺分泌旺盛有关,组织病理发现腋臭患者腋下的大汗腺腺体组织数量和体积均比正常人多,而且腺腔大、分泌细胞体积大,分泌旺盛[2]。顶泌汗腺曾称为大汗腺,属大管状腺体,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腺体位置一般较深,多在皮下脂肪层,偶见于真皮深部,甚至中部;导管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3]。因此手术根治腋臭的基本原理就是彻底破坏或去除大汗腺组织。
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是较早发明的手术方法,现在仍然有很多基层医院使用本法治疗腋臭,疗效确切,但此方法存在很多弊端:(1)切除的皮肤量虽大,但要兼顾皮肤缝合后的张力情况,某些腋毛范围较大的病例并不能彻底切除病灶,而残留部分大汗腺使手术效果不佳或形成复发;(2)切口长,张力大,易裂开,愈合不良,瘢痕增生明显,甚至发生挛缩,限制了上臂的活动;(3)影响美观。本组56例中有17例未能痊愈,主要原因是限于皮肤切除量,没能彻底清除腋毛区边缘的大汗腺。
笔者采用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其原理是腋部大汗腺多数位于皮下的脂肪浅层,腋臭患者的大汗腺位于皮下1.7~3.7 mm,而正常人位于表皮下1.0~1.7 mm[4];采用肿胀麻醉技术,使腋部皮下组织水肿,腋部的神经血管在深部组织内,可避免损伤皮下深层的神经、血管,而大汗腺可被分离到腔隙的外层组织内;用组织剪在另一手的辅助下,可较好地控制皮肤修剪厚度,完全可以在盲视下清除皮下的汗腺、毛囊及浅层脂肪组织。本组病例多数切口在1周内初步愈合,瘢痕隐藏在腋窝皮纹中,基本看不出,不影响美容,因这种手术方式同时破坏了毛囊,起到了脱毛的效果,一举两得。
小切口潜行汗腺清除术与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相比痊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是目前创伤小、疗效好的腋臭治疗方法,并且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赵亮,罗公超,吴余乐,等.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6):456-457.
2 唐荣祥,唐庚云,李华仁.腋臭的病因探讨.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1):24.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6.
4 亓发芝.腋臭.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