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45次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险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疾病谱的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是上升的[1]。在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中,高血压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2]。选择2010年5 月~2012年5月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降压治疗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意义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30±12.08)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诊断证明为脑梗死,且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中标示的诊断标准。要求患者在发病36 h内入院,发病前一般状况可,无神经及精神系统严重疾病,心肺功能正常。以入选研究编号末位的奇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高血压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与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血压调控项目,依照欧洲与美国的中风指南,使其血压始终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如果患者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立刻行药物干预。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对脑灌注压和血流影响较小的ACEI类降压药物。在患者康复期,也应尽量使患者血压维持在上述范围。本文研究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心脑血管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间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的比较: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患者起病1周和1个月时的神经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起病1周和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2.2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为检测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影响,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发生的脑血管意外之间进行了随访。在本研究中,将凡是发生过1次脑血管意外者均归为发生,将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者归为未发生。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起病1周和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以保护患者脑神经功能免受损害,并加快病后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脑神经功能对于疾病康复的价值是毋容置疑的,降低神经功能损害、提高其恢复速度能有效降低疾病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使患者尽快获得主动康复的能力。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这是降压治疗保护脑神经功能作用的临床体现。
4 参考文献
[1] 黄一宁.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病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 21(11):643.
[2] 黄华云.脑梗死近期再发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38.
[收稿日期:2013-04-24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