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治疗皮肤病5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0-02-27 浏览次数:631次
作者:张才春 张素灵
【关键词】 龙葵
龙葵,茄科植物龙葵之全草,据《本草纲目》记载“其苗气味,苦、微甘、滑、寒”。龙者,言其效之神也;葵者,言其性之滑也。就是说龙葵是一味效果很好的滑性药。笔者根据滑可养窍、滑能祛痰的基本理论,将龙葵用于皮肤瘙痒、湿疹、丹毒、皮肤癌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15岁,学生。该患者3岁时出现皮肤瘙痒,时有风团,经多方治疗未愈,1980年3月20日来门诊就诊。检查:双上肢肘弯处、双下肢从小腿至足背皮肤肥厚,色素沉着,有少许糠秕样鳞屑,全身有散在的苔藓样变化,尤以双下肢及足背较多。诊断为慢性湿疹。治疗:消热利湿、养血祛风,选用养血熄风汤加苦参、金银花等5剂,疗效不显著。改用防风通圣散,尚能控制瘙痒,但停药即发。故认为,此乃瘙痒日久,毛窍失养、肌肤失调、湿邪贼风久著皮肤所致。即单用龙葵500g煎汤外洗,每日1剂,早晚各1次。5天后其痒消失,皮肤较前润泽。续用100天,其皮肤光滑洁净,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2,女,23岁,教师,1993年6月25日被蚊虫咬小腿外侧,次日因局部痒痛、肿胀在当地医院治疗4天无效,来我门诊就诊。查体:见其小腿外侧有约手掌大小的皮肤搔抓伤,皮损处密集粟粒样丘疹、间有水疱,浆液不断从皮损处渗出,并向周围扩展,瘙痒难忍。诊断为急性湿疹。取龙葵500g,加水浓煎取汁500ml,以纱布蘸药汁湿敷,经湿敷2次,至次日早上,皮损处渗出停止,瘙痒亦消失,连续用药1周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3,女,22岁,农民,1998年1月29日自感背部不适,手搔抓后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在当地医院和县级医院治疗近10天未见好转。查体:观其舌苔薄白,脉和缓,身上皮肤有抓痕,尚无苔藓样结节。无饮酒史。病前曾饮白酒约1两左右,次日出现瘙痒。此病因肌腠失常,毛窍失养,酒乃湿热之物,与外寒相搏,着于肌腠,滞留日久,瘙痒难停,选用养窍祛着之龙葵,解酒毒之葛根,佐以枸杞根清体表虚热,百虫仓杀虫止痒煎汤外洗,5剂而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4,男,35岁,大学教师,1990年4月5日来门诊就诊,于5天前突发上肢丹毒,在多家大医院多次治疗未愈,来门诊就诊。查体:轻度发热,自觉疼痛难忍,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轻度压痛,此乃湿热邪毒,着于肌肤,孔窍失养,血管及淋巴管扩张,选用清热解毒、利湿养窍之龙葵为主药,辅以玄参、金银花、菝葜以及采用丹参、水牛角凉血解毒之品内服,另取龙葵浓煎取汁湿敷,10剂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5,男,63岁,干部。2000年3月15日就诊时自述半年前左面部有一黄豆大硬结,无痛痒,没有引起重视。1个月后在中医院治疗月余,肿块逐渐增大,咽部不适,左鼻通气困难,转县医院治疗,2个月后肿块继续增大,表面溃烂。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继续治疗1个月后效果不佳,经同事介绍来门诊就诊。查体:精神差、语音低,左侧面部有一肿块约拳头大小,按之坚硬,边缘清楚,疮面中央溃烂呈菜花状,表面附有薄脓,用棉签轻拭则有血液渗出,口腔内左侧肿大延及左咽部,左牙床亦有部分皮肤破损,第2、3磨牙松动。此即中医之“翻花疮”,《外科正宗》言其久病亦令人虚;《医宗金鉴》认为是肝虚血燥,怒气而成;《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脉陷为瘘,留连肉腠”。《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花瘘”,是由风湿客于皮肤,与气血相搏而成。故此病之因乃阳气不足,毛窍失养,开阖失调,玄府闭塞,而致风、寒、湿、毒诸邪聚集,滞留于肌腠,久则成瘘疮。治疗用黄芪、桂枝、龙葵、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白药子、玄参、白蚤休煎汤内服,每日1剂。局部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敷贴,每日换药1次。1个月后疮顶渐收,肿块亦变软,继续用上方,6个月后肿块完全消失。左鼻亦能通气,松动之牙齿脱落。随访至今无复发。 2 讨论 龙葵外养毛窍润泽肌肤,可消皮肤之痒疹结节,性滑祛著能疗顽疾。上通肺窍,开玄府,以治体表癌肿。干品有效,鲜用尤佳,单行力宏,配伍用广。用于湿疹,皮肤瘙痒诸症,单用即可。治癌肿可与白药子、白花蛇舌草等配伍以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治疗丹毒则与丹参、玄参、水牛角、菝葜等凉血解毒之物配伍随证加减。龙葵有一定的毒性,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以9~15g为宜。本文采用龙葵治疗湿疹、皮肤瘙痒、湿疹、丹毒、基底细胞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经随访未见复发。龙葵药源广泛,易于采集,作用广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